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史向军 《理论导刊》2001,(10):30-31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继“一五”计划之后第二次开展的大规模西部建设。它以建设经济纵深、尤其是军事纵深为目的,将东南沿海很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迁移至内地边远山区,为当时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嫁接和移植了新的经济发展力量。与此同时,由于“三线建设”未将全国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深入调查和研究,没有完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制定有关发展规划,存在着决策方面的偏差,以至于在今天党中央决策进行西部大开发之时,我们还要为“三线建设”的一些负面后果先行“补课”。因此总结“三线建设”的得与失,既可…  相似文献   

2.
生态政治文明是将人类放到自然生态系统背景中,对传统的政治知识及社会政治过程进行校正甚至重新建构,从而以社会公正,承担生态责任,尊重多样性,保证发展可续为价值诉求;以“社会——经济——政治——自然”复合性生态系统为政治体系;以政府、个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实现生态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要求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处理好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提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实现人口、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当前在陕西资源保护中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其重要任务之一。1.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它提供了粮食、油、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是人们衣食生活的主要来源地。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具有基础性地位,耕地资源是农业的基础,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力资源梯度开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我们认为有一点值得人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加以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那就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形成“跨越式发展的示范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关系状态 ,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状态的一个缩影。因此 ,西部大开发还肩负着一个“实验田”的职能 ,即探索由“追赶式→跨越式→超越式”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 ,以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探索中国在新的经济背景和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如何实现其“跨越式”发展。为此 ,在实施西…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是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五大建设”必然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其坚持并贯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西部旅游业凭借西 部大开发的东风和极大限 度地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文物旅游资源,发展速度呈两位数快速增长。以“文物甲天下”著称的陕西省也不例外,去年全省旅游收入达150多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也许正是这种文物资源凸现出来的经济价值,使得整个社会都注意到对文物的开发和利用。遗憾的是.不少地方领导仅仅想到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很少考虑到是否有条件开发,是否应该在利用之前给予应有的保护。于是,本来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利用”与“保护”;一时间却成了争论不休的一对矛盾。乾陵挖不挖陕西乾陵的“…  相似文献   

7.
黄泳 《瞭望》2001,(Z1)
在未来5年里,德国将对内继 续落实各种旨在增强经济竞 争力的措施,对外实行以加快欧洲一体化建设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为其在新世纪里保持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基础。 战后的德国,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奇迹”。199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万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外,进出口额在世界各国排行榜上均排第二。然而,在过去10年里,德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的困扰,如东西德统一后“消化不良”,福利社会负担过重,高新技术方面开发滞后,等等。其结果是失…  相似文献   

8.
农地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存仰赖于土地,国家稳定奠基于土地。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视土地为“投资”,忽视农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圈地运动”,对社会造成伤害,隐忧重重。 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统筹为指导思想,将土地视为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使其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载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灾难频发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建设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经济建设具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上的坚实的哲学基础。然而,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保护、科技发展与自然资源,以及现行制度和道德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哲学困境之中。对此,实现经济结构的生态升级与转型、加快生态型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制度体系的建设、加强生态经济的道德文化建设等均是较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举行的越共九大在总结越南15年革新开放和确定新时期发展经济—社会方向和战略时重申,越南将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的、按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其中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并且越共还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在越南国家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因此,自越南实行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海地区已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的传统方式,向包括油气资源及固体矿产资源开采、海水养殖、滨海旅游、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等在内的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转变。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认识海洋、综合开发海洋和珍惜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作为海洋大国,我们将如何作为 ?近年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区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1世纪将会是我国海洋经济腾飞的世纪。 我国海洋资源 开发的“家底”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 18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 14000多公里的岛屿…  相似文献   

12.
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必须以人才为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人。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因此。加快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使人才结构向新型化、高级化提升,已成为当前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基本经济资源是知识。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不再是分配资本进行生产,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价值将由利用知识进行创新而创造出来。因而,知识经济含义的核心就是创造和利用知识密集的技术、手段和过程去重组产业和经济,创造和满足社会要求,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中,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科技进步是最核心的成分。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说,“知识经济”的直接表现可概括为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产业的高科技化和经济资源的“软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  相似文献   

14.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为民国唯一由总统特任,且可以世袭罔替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而有意思的是,民国以前,孔子后人的“衍圣”史全是“谁红捧谁”,民国以后,却是“捧谁谁倒”。奇哉!怪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存。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要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可持续发展将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需要,更是顺应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需要。本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和可持续发展内涵,对盐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亮  吕薇 《瞭望》2006,(36)
各涉海行业和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念,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高度,从根本上扭转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无序、无度、无偿”现象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海洋问题列为专节,强调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惯上,一提到发展,人们就想到了经济 GDP。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很多的“生态成本”和“文化成本”。未来中国的发展,是要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的发展。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统  相似文献   

18.
略论"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全社 《理论导刊》2004,(10):40-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至的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全球化的良性发展要求。面对全球化这把“新的双刃剑”和“文化霸权”的挑战,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是理性的抉择。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则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民族文化得以沿续与发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但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名城保护工作的好坏也是城市是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的实践表明,我们还未处理好“危改”和“保护”的关系。一谈危改就要“拆旧建新”,一说“保护”就什么都不能动。而城市和建筑的保护同样需要改造和更新,关键是我们至今没有摆脱“政府和开发商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挑战是政府自身。特别是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企、政社还没有完全分开。“入世”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相对减弱;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空前复杂。因此,政府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与职能,未雨绸缪,迅即进行自身的职能转变与职能开发,以适应中国“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