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观是关于改革的知识体系,它反映了对改革的功能、作用、内涵、方法、方向、结果等领域的认知。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色,研究邓小平理论,不能不研究他的改革观。国外学者对邓小平改革观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一、实验主义的探索观 国外学者注意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没有先例的。对于这种创造性的改革,邓小平的方法是什么呢?新加坡学者林住君认为,这场改革的一个特点是“不以任何既定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或价值系统为指导方针,而是用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最开放的心态来处理改革的问题。贯穿整个改革运动的其实…  相似文献   

2.
张敏 《党政论坛》2004,(8):11-13
邓小平,一位举世公认的世纪伟人,他以毕生精力从事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他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趋向。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眸走过的艰难历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未来的发展。邓小平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高敬增近来,一些国外学者曾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内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糊涂认识。其症结之一就在于没有弄清楚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高举理论旗帜牢铸精神支柱·本刊编辑部·巨星陨落,举国同悲;缅怀功绩,共创伟业。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与我们永别了。邓小平这个名字,标志一个时代,是一座丰碑,一部史诗。他的英名,他的业绩,他的理论,他的思想,他的风范,永垂中国史册,永垂世界史册,世世代代铭...  相似文献   

5.
纪念邓小平同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李生林邓小平同志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国人民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不仅从感情上寄托对他的哀思,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来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我们要在行动上继承他的遗志;坚持他所开拓的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6.
缅怀世纪伟人赵曜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举国上下无比悲痛。他的逝世,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邓小平同志经历了七十余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在每个历史时期,对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从大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伦理思想任崇堂邓小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理论家。他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伦理思想。一、丰富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具有信念坚定、思维敏锐、胸襟宽阔、沉着冷静、创新进取等多元的文化性格。这一极有特色的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其特定的人生经历、生他养他的巴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都有很大关系。研究邓小平的文化性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培育新人、维护党的形象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党政论坛》2012,(18):41-41
表达简洁,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世纪伟人邓小平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从不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他的语言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绝少用形容词,更绝少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0.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间,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全世界瞩目的伟人,邓小平不仅以如椽之笔勾勒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而且以自己的立身处世,为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塑造了一种新的人格形象。这种人格,缘于他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缘于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缘于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缘于他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最近,再读《邓小平文选》,又一次被邓小平同志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风亮节所感染。掩卷长思,笔者深深感到:敢于实事求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既…  相似文献   

11.
寻觅伟人心迹的人──记作家、编剧、导演陈敦德殷金娣世界上写伟人的作家不少.但形成系列产品者不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突破了写“领袖”的禁区,写领袖人物的书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在众多描写领袖人物的书中,陈教德是最耀眼的一个。作为一位作家、编剧、导...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20世纪世界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关系的确立得益于邓小平对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环境的深刻认识。邓小平不仅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中美关系,而且积极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出谋划策,亲自指导了中美建交谈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一生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他的业绩、理论与风格,决定了他不光在中国近现代和中共党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研究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我们继承邓小平遗志,学习邓小平理论,发扬邓小平的伟大风格,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本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长时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在明末清初之际,当西方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却印关自守,因循守旧,大大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  相似文献   

14.
黄团元 《各界》2010,(9):69-72
郭沫若的一生(1892—1978),多彩多姿。邓小平在1978年6月18日为他致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邓小平还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正当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曲折之时,中国改革成为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摆脱低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推动力量,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着积极而广泛、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改革形成了解决社会主义时代课题的新理论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践。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显示了杜会主义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曲折和反复一样,杜会主义的发展也走了一条"S"形的路,它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50年…  相似文献   

16.
历 史伟人的过人之处 ,不仅在于他能够在民族危亡时刻力挽狂澜 ,更在于他能够敏锐地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 ,适时提出实现民族振兴的口号 ,并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振兴大业矢志不移地努力奋斗。邓小平同志就是中华民族造就的这样一位伟人。1978年 ,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 ,扭转乾坤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终结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中兴之路。经历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改革与发展每前进一步 ,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特别是来自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与模式对人们思…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经过十月革命后短短几年创建社会主义实践中,通过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以满腔热情和雄才大略,提出了经济改革方略。两位历史伟人的思想是相互贯通,原则一致的。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以下从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中的第一人.他深信应该"天下为公",并将终于实现世界"大同".他对"政治"的简单解释为"政"指"众人的事","治"是"管理",亦即"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他努力谋求公共利益和重视合格公共管理人员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接近或相同于后来成为新兴独立学科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所研习的内容.因此,他可算是中国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已整整十周年了。邓小平这位历史巨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思想遗产——邓小平理论,是永世不朽的,它将造福子孙万代。邓小平多次指出,总括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有许多条,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主线,其它问题都是由此而派生和展开的。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的意义,不仅在于回答了当时困扰人们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成立毛泽东论坛,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伟人数不胜数。要说改变中国面貌的话,那还是屈指可数的。许多历史人物很伟大,但不一定能改变中国面貌。在近现代中国,改变中国面貌的,能有几人?可以说,没有几个。孙中山很伟大,能说他改变了中国面貌吗?似不好说。既如此,一些人更排不上了。在我看来,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个人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这里,讲讲毛泽东。今年是毛泽东去世30周年,对毛泽东的研究主要是在这30年。30年来,毛泽东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