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精细富丽绵竹年画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如其名,盛产绵竹,这是一种造纸的上好材料。好纸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绵竹木板年画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最为兴隆。2006年,绵竹木板年画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社会广角     
《政策》1999,(2)
最早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始于姜太公。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姜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这里“迎春牌”即“福”字,可见此俗最晚起于宋代。 最早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东汉蔡邕《独断》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  相似文献   

3.
绵竹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竹年画虞向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旧历新年的开始(一般在公历一月底至二月中旬)。在这一天,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欢庆丰收,预祝来年更加吉祥、幸福。过春节时,有一重要习俗是贴年画,这一习俗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至今仍在中国农村广为流行。贴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流行一句谚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算年.”我们在山东省潍县看到,万千农家,门上贴的是门画,门画两边配以对联,门楣贴横批,门楣下沿悬垂刻纸挂廉;堂屋正中挂着四条屏或中堂画,两侧墙壁和东西厢房也贴满年画.年历画贴在灶房炉壁上,“小横批”贴在坑头上,“牛仔”贴在马车上,“栏门画”贴在猪圈门上……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的年画,如同画展.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我国民间年画具有优良的艺术传统.山东省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孙立荣所长对年画颇有研究.他说,我国木版刻印年画源远流长.最早人们在过年时挂些象征性的东西,以示吉祥.魏晋南北朝(二二○——五八九年)发展成为图绘的桃符.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木刻年画随之产生.至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则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民间年画遍布全国大部份地  相似文献   

5.
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均属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出品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桃花坞年画自明末兴起后,经清代乾嘉时期兴盛,而后渐趋衰败,延至清末已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年画作为著名民间艺术,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使之又起死回生,走上继承发展,欣欣向荣的道路。我原本在上海从事年画艺术工作,1958年调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做创作研究工作。当我在该社仓库挖掘整理数千块古旧版片时,发现一块横式古版片,刻有“致祥”二字,其纹样装饰风格,与称之为“一团和气”的古版片相似。经研究,民谚有“和气致祥”…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都会买些年画贴在家里,《鲤鱼跃龙门》、《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些充满喜庆色彩的“乡村画”十分招人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正当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年画渐渐被人遗忘时,一位叫罗卫东的人又把这种古老文化变成了“时髦艺术”:他画的中国传统年画“大力神杯”,在去年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上,一跃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轰动欧洲画坛。继而,他的年画又热销到英、美、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许多著名博物馆的收藏品!从流浪艺人到千万富翁,这位穷小子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陈松 《时事报告》2011,(7):80-81
6月1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美国的艺术品收藏家詹姆斯在每个展馆前仔细搜索。在德阳展馆,一幅大型年画吸引了他,这幅画以质朴、风趣的线条和色块,鲜活地描绘出一个中国民间传说“老鼠嫁女”。  相似文献   

8.
尹洪东 《半月谈》2004,(13):58-60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仅300来户人家的杨家埠.现在家家户户都刻制年画.一年生产年画2000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年画。近10年来演绎了自己的“再生缘”.  相似文献   

9.
正辞旧迎新是过年的仪式,祈福纳祥是仪式的内涵。除夕的爆竹,镇宅的门神,充满象征意味的宅居装置,服装饰品,饮食特制,言行仪轨,都是年味传统所在。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体现着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农耕文化的特色主题,其兴起与传承,一则有赖于本地自然物产的优越,二则来自于以桃符辞旧迎新的民俗,三则受制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兴衰。  相似文献   

10.
李立华 《乡音》2024,(3):47-48
<正>“年画之乡”河北衡水市武强县,曾盛产一种印有戏出并配有谜语的画——灯方年画。灯方年画,是武强年画独有的品种。将印在薄而透明纸上的灯方年画糊成灯笼,供人们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夜观赏猜谜。五彩缤纷的灯方年画,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文化部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着眼于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打造“三贤四宝”品牌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名市建设进程。去年,高密市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和中国扑灰年画保护基地,通过了全省第六届“社会文化先进县”验收;高密茂腔、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2.
仲秋八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四川省举办“放眼看四川”大型国际采访活动。邀请了欧洲、美洲和亚洲共18个国家与台港澳地区的31家电视新闻媒体来四川进行采访。旨在通过媒体向世界展示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中国加入WTO给四川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四川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的系列举措,内容涵盖城市建设、旅游风光、生态环保、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让世界了解四川,让四川走向世界。9月14日和18日,台湾TVBS电视台、东森电视台聚焦德阳,先后采访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绵竹年画、剑南春集团、三国遗址—…  相似文献   

1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是因为衡水市残联的用心良苦。为了艺术,更是为了残疾人,衡水市残联让艺术之花开遍残疾人的生活。艺术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艺术本身,对于残疾人来说尤其如此。如何让残疾人在艺术生活中,既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又获得物质生活的提升,这才是最重要的。衡水是全国文明的艺术之乡,在内画、年画、书法、剪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14.
只是这么一幅小小的画,竞画了25个神态各异的蔗农,那是仙游画家张清岩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工笔年画《丰收》,入选全国美展,并收藏于国家美术馆。之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包括书、画、印,在国内外发表作品两千余件,也赢得了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2400年前诞生的剑南春酒,不仅是绵竹酒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酒文化中的传奇一页。从汉代到唐代,绵竹酒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孕育出了誉满华夏的名酒——“剑南烧春”。“剑南烧春”又称“烧春”,“剑南”是指剑门关以南的剑南道,“春”是唐人对酒的雅称,“烧”是指“烧酒”即蒸馏酒。因此,“剑南烧春”被定为皇室专享的贡酒。那时的“唐时宫廷酒”;便是“今日剑南春”之前身。 到了宋代,蜜酒、鹅黄酒的出现,不仅形成了名酒系列;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酒文化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北宋时期,绵竹道士杨世昌把…  相似文献   

16.
年画     
正又到过年时节,依照传统习俗,过年要张贴年画,一张张新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寄托着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忆起小时候,临到过年,檐尘掸好后,母亲会带我到观前玄妙观三清殿去买年画。那时三清殿内挂满红红绿绿,琳琅满目的年画,且每张年画都编上序号,便于群众挑选。各种各样,浓烈喜庆的年画其中不乏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年画的种类、内容丰富多彩,有新年生肖为主题的年画,也有迎春接福为主题的《鹊梅图》《松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报》2008,(1):49-49
<正> 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于1958年,以出版具有400年历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著称。杨柳青年画内容丰富,多表现人民美好的感情和愿望,反映时事风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其题材可分为仕女、娃娃,戏曲及历史故事,喜庆吉祥主题以及世俗生活等四类。杨柳青年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时尚审美气息,在画面结构上突出主体形象、内容寓意吉祥、构图取中、造型丰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8.
杨柳青年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为研究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在传统中国,年画中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再现。"仕女画"集中了很多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部分女性生活。在近代中国,年画中的女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也被不断重新定义,体现了民族主义话语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年画创作者乃至社会的期待。一方面,杨柳青年画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女性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变迁及其性别关系、权力关系之调整,另一方面其也展示了视觉文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曾作为第五届全国书市展场的成都体育中心,今秋再度飘溢书香,首届四川书市于94年9月27日至10月7日在这里隆重举行。浩大的成都体育中心按版别分设有北京厅、上海厅、天津厅、四川厅等21个展厅,另外还设有港台版展厅、外文图书展厅和5个综合性展厅,来自全国及海内外500多家出版社7万余种图书和音像制品纷纷就市,以空前壮观的规模向广大读者展现出一片书的海洋。 书市开幕第一天,人潮汹涌,进场人次就达15万人,零售额高达112万元,国度期间书市每天更是高达20万人次,远远望见这并不亚于任何一种商品交易会的场面,路人无不感叹万分。本届书市累计有310万人次入场选购图书,其中成都主展场16O万人次;共销售图书、音像制品1859万元,其中成都主展场总销售1044万元,各市、地、州展场销售815万元。全国各地有157家单位直接进场展订图书,1400家书店赴蓉看样订货,场内外订货总码洋达1.6亿多元。 四川是一个出版大省,有20家出版社在书市展出了近两年出版的图书5000余种,实力令人瞩目。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世界人权约法总览》、《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美术出版社的《敬爱的小平同志》年画组画、重庆出版社的《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等作品,以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8,(7):1-1
对口支援绵竹恢复重建,是中央交给江苏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绵竹恢复好、建设好、发展好,是绵竹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江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省上下要全面动员,全力以赴,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集全省之力支援绵竹恢复重建,为灾区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等多种形式的支援,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夯实发展基础。坚决完成中央交给的对口支援任务,让中央放心,让绵竹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