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由40年前两篇重要文献谈起周新城1956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以反斯大林为特征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  相似文献   

2.
李伟研究员认为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论断过于简单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旧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发展迟缓、国力下降、矛盾激化。还有,曾昭禹先生也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如果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是连马克思也一起否定掉。这一结论也太极端。只有分清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几者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想的局限性,才能完整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和伟大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念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公有制、有计划发展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能坚持和完善.必须站在时代与时代主题的历史高度认识斯大林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他创立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坚持和发展,突破不得.  相似文献   

4.
王晓英 《世纪桥》2013,(8):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晓英 《世纪桥》2013,(10):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淦凌霞  万强 《党史文苑》2008,(12):18-19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仍以老大自居,而且全面否定斯大林,这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可以用话不投机一言以蔽之。1956年3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3月17日、19日、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一是捅了漏子,造成思想阵线的混乱,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斯大林有错误,但贡献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8.
刘康 《探索》2002,(5):121-12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挫折。在如何保障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 第一,经济上,斯大林时期过分集权,戈尔巴乔夫搞私有化。斯大林是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的,也有一定的成绩。问题在于,片面发展重工……  相似文献   

9.
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大林的态度,是一块鉴别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鉴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有的派别总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斯大林,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坚决同帝国主义斗争。其实,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在20世纪无与伦比。"斯大林模式"的生造,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歪曲;斯大林的实践和理论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活水源头;斯大林问题对中国与世界的意义在于:它关系到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理论界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争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结",即斯大林.因为改革不到位、改革方向有问题,都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依据,所以对斯大林如何评价,极为重要.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探索者,又是一位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必须突破时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世界共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封闭性和曲折性都与斯大林思想密切相关。破除斯大林思想的严重弊端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社会主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比斯大林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的了.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过原则性的预测,列宁对于“完全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通往社会主义也有一定的设想,但是作为一种成型的、相对完整的社会主义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第一次由斯大林领导着变为现实.四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时候,正是斯大林模式代表着现实社会主义的荣誉形象.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吸引力.当然,斯大林模式远不是完善的,特别是当具体条件变化了而它却僵化和凝固化了的时候,必然给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伤害.实践证明.这种伤害是巨大的.此外,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14,(3):16-16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为此,他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效和 《新视野》2002,1(5):10-12
一现实社会主义,或者说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和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有必要对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即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观点,作简要的分析和比较。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有时被称作共产主义,有时被称作社会主义,二者在科学意义上是没有区别的。马克思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基础上的社会,因而是消灭了商品生产、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社会。马克思后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主义划…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集中表现为“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观,其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政治、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等方面的缺陷和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斯大林这个“一致”动力观。  相似文献   

16.
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特殊的历史背景及特殊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导思潮密切相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思想深刻影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立制及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影响了"主体思想"的形成。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斯大林模式,建立起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尝试为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做出过本国前所未有的探索。这可为当代社会主义改革、不同国别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杜红娜 《世纪桥》2010,(3):12-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大论战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的。笔者论述了论战前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基本是正确的,但随着论战的升级,论述了中共在看待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三和"问题、"两全"问题上发生了"转向",加速了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文革"的发生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披露,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和商讨。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叶平 《求实》2001,(Z1)
社会主义从 1917年的十月革命算起 ,至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在这期间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模式。但从模式存在的范围和影响来看 ,斯大林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邓小平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范围最大、影响力也最大 ,不同的是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已成为历史陈迹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还在中国大地上辉煌地存在着。因此 ,对比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 ,总结斯大林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对我们继续在理论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 ,在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都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近百年的社会主义模式探…  相似文献   

20.
林琳 《世纪桥》2014,(12):45-46
弗兰尼茨基作为实践派的重要代表,在批判斯大林主义基础之上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即对其社会主义观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