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力 《人民论坛》2020,(6):94-96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依靠整体性社会动员机制、织密的社会治理网络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此次疫情暴露了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疫情防控需要高度重视各类风险教育,完善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依法防控水平,不断优化干部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后战"疫"时期,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意味着我们要与疫情作长久斗争,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为应对疫情防控新局面,常态化防控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提升统筹治理、精准治理与依法治理的能力,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同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投入了广泛的资源进行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和我国公众广泛参与疫情防控和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在北京疫情防控中,首都公众的广泛参与为打赢防疫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重大传染病防控,既是医学专业问题,又是社会治理问题,在疫情防控中要发挥好公众参与的作用。要加强公众参与疫情防控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不断提升重大传染病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赢得这次大考,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赢得这次大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了当前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短板和不足。因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对策和措施极为必要。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经验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梳理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最显著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6):142-150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8.
万闻华 《群众》2020,(5):13-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作为连云港中心城区,海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海州区坚实的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州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狠抓县域经济治理、城乡统筹治理、社会综合治理、镇街村社治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力以赴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政治动员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果断采取行动,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高精准的动员命令、总体性的决策部署、全方位的能力保障和全社会的应急响应展现出中国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为赢得疫情防控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集中暴露了我国在政治动员中存在的一些短板。我们需要以此次疫情防控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强政治动员的统一领导,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协调,加强次生灾害的有效治理,加强政治动员的法治保障,以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李强 《中国民政》2021,(2):43-44
我国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将疫情暴发之势控制住,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即我国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发挥了重大的功能和效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有四个突出特征,很值得深入思考、总结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周进萍 《群众》2020,(6):44-4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我们既要坚持和发扬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基层治理优势,又要深入分析其中依然存在的短板弱项,以此为抓手精准发力、完善提升,切实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苏宏 《北京观察》2020,(4):52-53
疫情防控既是检验我国当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堂大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具体实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这层意义上说,抗击新冠疫情也是对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市域社会治理提交新冠疫情防控的优质答卷新冠疫情防控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这场战"疫"无疑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这次重大疫情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大疫情防控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漏洞和弱项,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反思。"生命间性"生态哲学观为实现有利于重大疫情防控的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提供了新视野。要做好重大疫情防控,需要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并按照"生命间性"生态哲学观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观,更好地指导能够有效防控重大疫情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亦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必定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主体,为此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坚持依法防控、强化法治保障是制胜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法治保障疫情防  相似文献   

16.
容志 《人民论坛》2020,(6):97-99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社区防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短板。要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多措并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夯实社区疫情防控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大考。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江苏省徐州市着力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重构社区组织架构,建强社区人才队伍,统一社区信息平台,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提升效能。  相似文献   

18.
禄萱 《群众》2020,(9):67-6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积极探索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打造服务管理网格全面覆盖、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夯实、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守住社区这个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方面,禄口街道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国平 《人民论坛》2020,(23):18-21
"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市迅速响应,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防控方式将此次疫情狙击在了暴发"萌芽期",体现了强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各级部门快速反应、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医疗和检测技术支撑、以及广泛的全民动员,是打赢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北京市有责任以最高的防控标准为全国城市树立典范,引领建立更加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杨永纯 《人民论坛》2020,(12):90-91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国在相对短期内实现了对疫情卓有成效的控制,其中以全面依法防控理念提升治理体系的秩序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防疫决策、防疫施策、防疫效果方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全面依法实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法治方式保障社会稳定,坚持在国际法框架下履行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