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国安 《人民论坛》2020,(3):142-144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与民间自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中央集权体制的下移,以及地方民间秩序的自我运行,两者相辅而行,相互为用,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基层社会治理要树立"四观",即系统观、全面观、人民观和幸福观。这"四观"既是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本身,又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推演。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分为板块论和层次论,在版块论中,分为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是基层经济治理板块,二是基层政治治理板块,三是基层社区治理板块,四是基层文化治理板块,五是基层生态治理板块。其中,基层社区治理板块是核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经历了单位体制、街道体制以及社区体制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角度来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受到国家宏观政治制度背景、社会本位理念转变、政治行为主体、外部示范效应以及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还存在着路径依赖,并在收益和制度黏性的作用下不断强化。但是在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历史否决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变革要抓住"历史否决点"时期,及时调整和改革现有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绅"作为古代皇权向中国基层社会权力延伸的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中国基层社会之纵横捭阖,演绎出"乡绅之治"的鲜明特色与时代烙印,也成功开启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核心密码,以古鉴今,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兵团各级党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兵团社会治理步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正从中国进入城市社会以后如何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意义上讲,深圳福田区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模式的形成,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特点:首先,福田区在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过程中,注重搭建一个好的治理平台,形成"一核多元"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为构建和谐、共享、平安、幸福的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田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把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建的领导作用,社区工作站承担行政服务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变动是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的现实依据,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根据创新社会治理对其提出的新要求,顺应基层社会变动需要,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现代社会治理的根基和保障,其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治理体系,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组织领导和社会治理创新,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构建服务型党建工作机制,建构党建和社会治理的"网格化"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沉淀社区抗疫经验,湖北省民政厅抓住疫情期间浮现的两股显著社会力量?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引入社会慈善资金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期开展"五社联动"特色社区治理机制研究。历经一年,"五社联动"在社区的实践初具成效,"五社联动"作为一种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治理机制在全国有了初步的版本。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6)
正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淮安市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开展基层审批、服务、执法"三整合"改革,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获批全省首家试点,盱眙、金湖被列为全省综合执法改革试点,逐步构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基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在防控疫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危机应对和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治理方面的"短板"和"软肋"。对此,基层社会治理在服务民众、凝聚民心过程中需要做好协同防控、依法防控。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基层党建工作的充分嵌入,在嵌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处理好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各主体的关系,协调和平衡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以基层党建工作为主轴,充分利用好"三种资源"和"三个平台",实现社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党建引领效能,不仅要根据社会网格设立党组织,落实党员网格责任制,提高基层党建下社会治理水平,还要建立基层党建主导下的社会治理队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方位提高基层整体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建设主体之一,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形式,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与市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正处于从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的攻坚期,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对于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行政化困境"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层社会的治理由最开始的全能型社会管理阶段逐渐演变到现在的社会治理阶段,这些阶段的演变过程既包括了对自身国情的基本判断,又借鉴了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尤其是情法之间的矛盾,司法在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往往会陷入情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治理转型期,国家力量的向下渗透与社会力量的向上生长,会带来哪些新的治理经验?这些新实践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压力与惯习之下,为加强国家权威的合法性,缓解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基层政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代理人再生产的行动策略。这样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产生,是国家在追求发展与威权体制约束下,在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间关系时进行的一种折衷选择,通过创新性地构建第三方合作平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得以有效聚集,基层民众对国家权威的合法性认同也得以加强。它既展现了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意志及导向性功能,也呈现出社会力量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被吸纳整合,成为政府渗透基层的重要抓手。而要在"强政府"的基本场域下构建形成"强社会"的发展态势,则需要进一步调试各级政府与基层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扩大资源配给方式的改革面向,回归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8,(6)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损耗"的治理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7,(1)
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个重点和难点,用创新思维的方式谋划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基层社会在治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热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以达到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趋势愈加显著;其背后的问题是现有实践与村民自治制度的背离,以及村级治理体系的混乱。既有研究多聚焦在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运作机制方面。但如果将视野放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构成"与"整合"的重要政制问题。通过对当下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实践类型、成因与制度后果的分析,以及历史上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动员、秩序维护的几种"理想类型"政制方案的考察,可以获得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宏观约束条件:农村的战略定位、国家基础能力和意识形态塑造。依此分析框架,对于村级治理体系的重建,可以提出一个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方案,形成"行政—基层党组织—自治"的三元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