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非平等性的根源所在——数字鸿沟。论述了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平等化、消弭数字鸿沟应坚持的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竞争原则和普遍服务原则。提出了消弭数字鸿沟的基本路径:应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消弭数字鸿沟奠定经济基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消弭数字鸿沟创设基础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为消弭数字鸿沟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叶帆 《前沿》2004,(4):31-34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我国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正日益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 ,并对我国各地区间信息化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其核心观点是 :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 ,其根源在于人文基础、人才结构、制度建设、投资规模、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体系这六大环节。只有从这六方面入手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战,面临着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与信息通讯技术加速取代传统岗位并存的严峻挑战。因此,应填平数字鸿沟、普惠数字红利,在贫困地区努力完善"非数字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效果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启动了一批旨在缩小数字鸿沟的工程项目.叙述了中国在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推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共赢"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缩小数字鸿沟行动方面取得的效果;分析了目前缩小数字鸿沟行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缩小数字鸿沟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形成有效运行模式、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同时城乡、区域信息设施差距加大,信息服务效果差强人意等;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统一规划指导、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关注弱势群体、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政府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中的"数字鸿沟"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电子政务》2005,(22):16-17
本文主要利用笔者曾参与的福特基金电子政务项目的部分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公民在获取、利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中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彭旻 《中国民政》2023,(13):26-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是由民政部门承担主要供给责任,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补充供给,面向民政服务对象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近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持续提升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成效显著。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民政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本民生性服务"均等化、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四个方面内容。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要有相应的体制保障。举其大要,应包括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制度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全景式数据监控为特征的犯罪之技术治理崛起,技术治理对秩序唯美主义的过度追求使个人变得更加透明,并加剧了"数字利维坦"和个体之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在国家主导的技术治理框架中,相对于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个人参与技术治理甚为薄弱,这种社会参与的非均衡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权利危机的数字不平等。为促进民众对技术治理的实质参与,应回归信息技术的赋权功能,尊重和保障个人数据权利,遵循法治之道制衡数据监控的权力运行,以人工智能伦理指引数据法制定,对具体的数据权利进行法律确认,通过数据权利的法律保障搭建跨越非均衡性的法律阶梯。  相似文献   

9.
章磊 《中国民政》2022,(17):52-53
<正>2021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推出“浦老惠”养老服务平台,服务资源“一图可知”,养老事项“一键可办”,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高品质养老生活。运行近一年来,“浦老惠”平台的使用率不断增加,总服务数达到9.93万个。“点外卖”式服务,打破数字鸿沟家住金杨路1155弄2号楼的徐金宝阿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验证农业科技投入是否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双门槛效应,当农业发展水平跨越其门槛值之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加强;科技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且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的中介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基于此,要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发展的功能,让乡村共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正在日益扩大.其中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信息闭塞三者互为因果,造成7亿农民基本被排斥在信息化之外."数字鸿沟"已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进一步缩小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本文提出,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企业、社会(包括农民)多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关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国家强调以县为主建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背景下,研究县域范围内普惠性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借助GIS技术分析P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发现,县域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已经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但由于普惠性幼儿园的选址不合理而存在“服务盲区”和“服务范围重叠”的问题。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但学前教育的城乡二元格局并未被打破。实现学前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未来,有关部门要确保县域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注重幼儿园选址和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完善相关细则;致力于实现县域内学前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24-43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对中国数字鸿沟现状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本报告是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2008年度报告.报告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采用"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计算"数字鸿沟指数",重点考察了中国城乡、地区和性别数字鸿沟情况,分析了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以及2000-2007年数字鸿沟变化趋势.报告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信息技术扩散进入快速扩张期,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但城乡,地区间数字鸿沟仍很突出,依然是困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谭衷 《半月谈》2022,(3):12-13
近期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个领域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诸多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国内数字鸿沟问题,通过分析美国政府在缩小数字鸿沟问题中所实行的各项举措,以期对缓解我国数字鸿沟提供有益借鉴。在具体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状况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软硬件支持的全方位的信息扶贫,探索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等改善数字鸿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黄育馥和刘霓的著作《e时代的女性———中外比较研究》做了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从性别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社会问题论著的空白。本文分析了该书揭示性别“数字鸿沟”的方法、过程,归纳了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性别数字鸿沟使女性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提出相应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苗政军 《长白学刊》2023,(1):123-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既是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化安排,也是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生活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的落差使部分老年人成为数字化传播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为此,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从优化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应、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践行企业责任,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重视数字反哺,加快推动数字技能代际传递、倡导终身学习,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方面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几个层面,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赋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刘伟  何桂端 《桂海论丛》2005,21(3):64-66
在信息化进程中,我国面临多重数字鸿沟.其中,我国的城乡数字鸿沟具有"三农"问题的特殊背景.三农问题是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鸿沟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为防止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我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9.
植根中国本土实践,把握数字乡村建设进展和规律,是优化路径和实施方案的前提。基于两轮全国层面的村户抽样调研,通过典型指标的现状分析以及动态比较,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出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数字赋能农业潜力正在显现、多元数字化场景不断契合乡村治理需求、数字化应用与农民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等演进特征。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可总结为从弥合数字鸿沟到走向数字普惠、多场景下的全面数字赋能、不同区域和层级上呈现分类分化。基于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难点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要以普惠性为本质要求,分类梯次有序推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围绕考核标准、产业配套、主体协同、试点示范、数字产品、人才队伍等方面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战勇 《电子政务》2008,(12):75-79
分析了中国目前面临的三大"数字鸿沟"问题:中国与世界、中国地区间以及城乡间数字鸿沟,阐述了构建电子政府的意义,提出了关于填平中国与世界之间、中国各区问以及城乡问"数字鸿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