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近些年来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良好。如何使区域立法协同真正取得能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果,也成为长三角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长三角区域必须总结吸收域内外区域协同立法实践经验,必须遵循共建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新修改的立法法第八十三条增加的“区域协同立法”是跨区域合作立法的依据,是从“政府立法协作”“人大协同立法”到“区域协同立法”动态变化中的经验总结。区域协同立法相对地方单个立法,既有地方横向立法的空间改变,也有立法主体、立法事项以及实施范围的授权疆域改变,形成多样化的地方法规体系。基于国家法制的统一,有必要对区域协同立法的适用范围进行规范阐释,从“备案审查“”法规清理”两方面进行宪法监督,从“共同治理需求“”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协同立法事项进行双重限制。  相似文献   

3.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已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四大区域发展板块。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深入,作为保障机制的区域协同立法也随之出现。从较早时期的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到近年来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产生了诸如湖北省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和湖南省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酉水河保护条例》、京津冀三地人大制定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区域协同立法文件。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同立法离不开协同二字,既可以通过发布地方性法规也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予以体现。区域协同立法的实质为立法机制改革,各地已然涌现颇具特色的实践样态。协同立法存在三个共性问题:协同立法依据缺位、协同立法主体模糊、协同立法范围不明。在未来展望中,协同立法既要聚焦于立法前的必要性分析与规定立法依据,也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设置交叉备案审查机制,使区域协同立法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舒岚 《浙江人大》2023,(4):72-73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梯次布局,区域协同立法的实践探索也相伴而行,形成了许多成果经验。四川省成德眉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坚持共立良法、共促发展,密切交流、深化合作,推动逐步构建起成都都市圈协同立法工作格局,首创出台《关于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协同立法决定》)明确七项立法协同和五个一体化重点领域,推进了三个协同立法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近些年一体化发展的如火如荼。但随着区域发展不断深入,各种分歧也愈加突出,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利益协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立法协同,发挥法律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同立法协同监督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催生出的新兴立法形式和监督形式,两者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本文通过梳理各地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协同监督实践样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宜荆荆都市圈建设需要,提出宜荆荆都市圈协同立法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借助区域发展优势,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以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为视角,结合三地大气污染和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的手段为视角,对完善环境立法、政策,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从而有效防治大气污染作探析。  相似文献   

9.
刘英基 《理论月刊》2012,(3):126-129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协调、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和细化研究依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出发,以演化博弈理论为研究重点,把区域经济看成具有生命体特征的系统。通过区域产业主体协同竞争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经济系统协同竞争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与此同时,协同产生的超额收益、协同成本以及贴现因子都是影响双方协同竞争关系演化的重要参数。只有遵从协同利益极大化、建立良好的合作环境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系统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才能有序、稳健发展,达到"双赢"、"多赢"的新境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4日至15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江苏扬州举行。根据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协作重点工作计划(草案),今年协同立法项目拟安排6件,分别由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实施。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5年前,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共同签订《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协同的协议》。5年间,区域协同立法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协同是区域公共治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区域公共治理的效果与治理契机的选择相关,也与政策供给的模式相关。协同视角下区域公共治理的契机可分为设定契机和选定契机两种。设定契机对应铲雪式治理模式,选定契机对应拔草式治理模式。借鉴欧盟治理的五种政策模式框架,在协同视角下,区域公共治理政策供给模式可分为相互影响、政府协商、等级压力、共同决策和多速整合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区域立法是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地方立法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光 《湖湘论坛》2017,(3):127-133
"大""小"立法理论为我们理解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包括"关于立法的协调"和"根据立法的协调",最终目的都在于为区域发展与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大立法"思维下的区域地方立法协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协调的内容和方式尚无定论、协调的实然动力不足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有着不切实际的功能期待,忽视发展逻辑与立法逻辑的差别,以及不注重与"小立法"之间的衔接等。对此,地方政府及立法者应当承认立法功能的有限性,寻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地方立法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系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立法有助于促进成渝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从而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与国内其他协同发展区域不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立法涉及三层行政关系的统筹协调,上面一层是四川与重庆的省域关系,中间一层是成都与重庆的核心城市关系,下面一层是成渝间城市群之间的关系。由于省、市域间有独立的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20)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本质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基本内涵是连接周边、链接全球,主要任务是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先进制造集群和自由贸易集群、构建社会协同治理格局,目标是实现共同的美好生活。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密集施工的新阶段。上海正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攻坚突破的作用,全力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紧抓三大重点区域建设,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为区域内各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房山区力图打破制约农村地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尝试突破教育事业管理分属不同部门的条块壁垒,逐渐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模式,可以概括为:区域统筹、协同创新,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其中,区域统筹、协同创新是基本方式方法,而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则是指导思想和实际成果。  相似文献   

20.
林珊珊 《中国减灾》2023,(13):40-43
<正>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开展区域协同立法,通过有序、高效的合作协同,可以解决自然灾害防治碎片化的困境,提升区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组织韧性与灵活性,提高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时的协同抗灾能力,实现“1+1> 2”的深度协同。本文通过对自然灾害防治协同立法的运作机理、模式类型、工作机制、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自然灾害防治协同立法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