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本文分析了新闻专业主义建构与消解的过程,批判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思想,探讨了在中国进行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实践的可能性,对超越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理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陈文高 《求索》2007,(2):165-16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它倡导新闻自由,客观中立和服务公众的职业理念;20世纪初,《大公报》曾将新闻专业主义与当时的报业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新闻传媒业存在诸多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与我国新闻行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新体认新闻专业主义精髓,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本土化改造,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精神是提高新闻传媒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最近十余年来,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从2000年至今,有关研究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于近代新闻事业的历史回望,针对西方的“他者”的凝视,从马列主义新闻观出发的观照与反思,基于现实的守望而进行的构建中国“本土化”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体系和实践规范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市场由限制市场驱动向完全市场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商业化媒体呈现出消费主义倾向,市场理念侵蚀新闻理念,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对峙、抗争、纠缠,此消彼长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遭遇严重危机。如何看待媒体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怎样面对二者在中国特色新闻土壤上的对抗,如何建构我们的新闻专业主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郭淼  侯芳芳  陈斯雅 《传承》2010,(30):146-147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媒界行为失范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传媒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归根结底是对新闻伦理的不尊重、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忽视和对新闻专业主义实现的阻碍。专门的新闻法律法规至今没有成文也成为失范行为管理的一个瓶颈,在我国现行体制基础之上行使新闻界的权利才是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反对家庭暴力行动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对中国家暴进行合理有效的新闻报道是动员全社会投入反家暴的瓶颈之一,也是新兴的研究课题。在家暴问题的报道方式上,本文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旗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跨文化地区香港《南华早报》的相关实践作出分析,同时对中国内地媒体提出了本土化报道家庭暴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熊萍 《求索》2014,(12):18-22
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颇多,如欺诈、暴力、偏执、谣言、漠视生命等乱相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新闻人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真实、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报道及宣传工作,平衡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以一定的伦理准则约束和调节新闻行为,积极引导舆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徐孜望 《前沿》2008,(12):167-169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闻理论流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高峰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新新闻主义逐渐衰落。然而新新闻主义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事实上,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咸鱼翻身式的“复活”,而是经过理性修正后的“改良”。  相似文献   

9.
"对话新闻":理想、契机与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新闻理念提出了与新闻客观性原则相对立的理解和实践新闻的新视角,描述和规定了新的新闻理想模式。这一理念,萌生于新闻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公共新闻等新型新闻实践和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理论反思,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并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价值。但是,在理念普及和实践推进中,也会遭遇各种阻力以及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传播的环境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观念、技能、知识、角色等方面迅速转型,以适应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需要。高校新闻专业肩负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任,完成使命的方式和路径是,强化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语言素养教育,练就发展型人才;深化基础知识学习,推广通识教育,培养互联网思维,打造全能型人才;突出实践环节,提升动手能力,培养"行知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闻的专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固定采访线路成为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固定采访线路的形成导致社会精英控制了新闻的话语权。在大数据时代诞生的数据新闻去除了固定采访线路作为主要新闻来源的功能。相应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也消解了社会精英在新闻中所拥有的话语权,数据新闻使新闻业更符合新闻实践的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采用的是世界上比较罕见的官员兼任的新闻发言人任用机制,再加上新闻发布的权责界定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中,因此,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常见的专业新闻发言人付之阙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事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社会人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概念与新闻定义应该以社会实际与社会人的生活实际作为逻辑思考的起点和归点,笔者从哲学现代意义转向视角观照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环境,思考新闻概念和新闻定义,新闻概念和定义应该包括新闻评论涵括对意义的思考,这一思考不会带来理论和实践的混乱,其理论突破的冲击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是新闻回归社会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主普适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普适论"虽为西方学术界提出,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对"民主"概念的现代解读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为本质特征;非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经验概念,影响较大的有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民主普适论"的兴起与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民主输出战略有关,暗含的主题是拷问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质,其导向是经验性的美国宪政民主模式."民主普适论"与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趋向和要素关系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石义彬 《求索》2007,(1):173-175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新闻传播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由热衷报道公共领域、权力与政治,转向热衷报道私人领域、身份与认同;新闻日益娱乐化,大报日趋小报化。受众对现代信念和审美趣味的抛弃,以及资本对新闻业前所未有的渗透和干预,是西方新闻传播后现代表征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杜雁芸 《理论月刊》2012,(3):102-105
冷战至今,西方媒体通过引导或制造舆论来诉评中国的崛起及对外影响,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进行分析,剖析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我国国家形象、提高我国新闻传媒职业水平的几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假新闻也随之泛滥.通过以2010年评选出来的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为例,阐述了假新闻的表现及危害,指出当前假新闻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从而提出了减少假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新闻的写作模式往往体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中西方新闻写作模式的差异一是表现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中国记者比较偏重于抽象思维,而西方记者更善于形象思维。二是西方新闻记者较少采用陈述的表达方式,而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表现。他们在写作中多采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善于通过形象化的比喻使新闻富有情趣,善于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把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写活,从而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借鉴、吸收西方新闻写作技巧,有利于我们突破固有的写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充分实现新闻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5G+VR"技术引领用户进入场景体验时代,驱动新闻舆论引导深刻革新。"5G+VR"新闻具有全知叙事、在场体验的传播效能,"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保障,在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增加情感共鸣、消解偏见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能够为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