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性别文化角度分析女性个人化小说的叙事视角,阐述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中国女性写作的大文化背景下论述女性个人化小说,通过呈现女性独特的生命景观所体现出的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女性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参政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参政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主流化的产物。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通过对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三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分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女性参政问题,探讨妇女参政与社会制度、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全面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设想及具体策略,为切实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搭建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尼斯特·海明威擅长塑造“硬汉”形象。他笔下的男主人公们在面对注定的孤独、失败和死亡的宿命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勇敢地选择抗争。他们大多具有勇猛顽强、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强烈个性,是一群凭着个体生命的全部勇气和力量来与命运抗争的个人主义英雄。他们在充满扭曲和痛苦的现代世界中,成功地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在逆境中显示出一种打不垮的风度。他的传世佳作《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硬汉子”性格的集中体现,他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地把他消灭掉,可就…  相似文献   

4.
张晶晶 《理论学刊》2008,(5):123-126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就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创作而言,舒婷和翟永明所表达的女性意识及其流变颇具代表性:在爱情婚姻态度上,舒婷是呼唤爱、追求爱,翟永明是质疑爱、反思爱;在生命体验上,舒婷是唯美的、翟永明是唯真的;在对性别归属的探寻上,舒婷笔下的女性有很强的社会性,而翟永明意在让女人返回女人自身.从舒婷到翟永明,女性意识经历了由外到内、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是从"拯救"到"彻悟"的衍化与嬗变.  相似文献   

5.
叶匡政 《廉政瞭望》2010,(13):63-63
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其实被解放的不过是她们的身体,几乎和心灵无关。  相似文献   

6.
陈晓明 《世纪桥》2011,(3):32-33
将日本风土以小说的形式表现是宫尾登美子的写作特点之一。由于宫尾登美子从小生活在经营艺妓中介所的家庭中,所以她的早期作品多以身世背景为主,深刻地描写了艺妓的风采、风尘中的男女、夫妻情义,后又转向描写日本传统职业,主题大多围绕着“在日本风土中成长,而有所思、有所为的女性”,这些无不是宫尾登美子女性意识的文字性体现。这里让我们通过《藏》中的女性形象,对宫尾登美子的女性意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紧密结合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五四”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小说弱女形象的变迁作了分析。文中不仅发现和阐释弱女形象的演变脉络,而且从情节组合的角度探讨男性意识观念对弱女形象演变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4,(1):108-109
不断超越男权文化的遮蔽成为现代女性寻求自由的基本特征,但现实的结果却使女性深陷世俗的宿命难以自拔。琼·杰伯逊从激进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将对人类自由的关注转移到男女性别文化中考量,力求在文化符号的迷雾中揭示出传统男权文化语符中的“第二性”——女性在现代的性别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190份女村官政治参与状况问卷的分析表明,福建省女村官普遍看好女性参政、信心足、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政治参与状况良好.然而,透过性别视角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传统的性别文化、任职方式和分工模式、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及从夫居制度对女村官参政议政的冲击和影响显而易见.因此,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将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提高妇女素质,为女村官政治参与创设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黄万华 《理论学刊》2002,(2):118-12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从古典的一统性向现代的分合性的过渡。 40年代 ,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形成的文学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最早地体现了这种历史性的过渡 ,成为日后沟通、连结华文文学创作与传播机制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紫色》中茜莉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爱玲 《理论学刊》2007,(5):126-12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充满魅力,它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了一个黑人妇女茜莉女性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觉醒过程,揭示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指出黑人妇女只有自尊、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平等、尊重和爱。小说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对妇女解放的独到认识和见解,展现了女性意识回归现代两性关系后双性和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妇女形象与大众传媒,是当今社会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我们有必要通过对我国传媒是如何表现妇女形象的现状的了解,提出正确塑造妇女形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芝 《理论学刊》2002,2(6):97-101
我国颇具规模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 ,严格地说 ,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并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四大派观点 ;自 80年代始 ,则有后实践美学兴起 ,开始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视角的转换。转换的核心内容在本体论 ,但也由此引起诸如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方法论等方面的转换。从我国学术研究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看 ,这种转换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的重大进步。但是 ,也正是由于这一转换与我国当前的历史进程相联系的原因 ,我们也不可过高估价我国当前的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所可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阶层意识性别差异的一个阐释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在福建省福清市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两性阶层意识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当前转型社会中不同性别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两性的角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传统性别文化对不同性别价值取向和阶层意识的影响仍未消解,男权主义的性别文化及其相应的性别制度依然是导致女性较低自我评价、较弱成就动机和职业发展限制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健全,塑造社会一线操作岗位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没有紧跟女性学生日益增多的形势,普遍缺乏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行之有效的教育与辅导。针对这个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淑女学院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尝试开展基于性别视角的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育人目标的确立、理念的倡导和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流动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认为农村流动女性在生殖健康、在与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在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等方面与农村流动男性相比更处于劣势,她们是农村流动人口这个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群体,而公共政策选择中性别意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个更弱势群体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为此,政府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制订综合性的农村女性流动引导和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7.
柳昌清 《求实》2005,(1):30-33
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显得远远落后。基础理论面临的任务是“科学革命”和“范式”变换。要完成这一创新任务 ,必须与时俱进 ,转换理论视角———从过去研究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对立 )的视角转向研究文明类型的视角 ,从中弄清楚中华文明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规律 ,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姜旭东 《理论学刊》2005,1(2):41-4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由此出现了两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而且它们之间也具有内在传承关系,既继承又发展.新的时代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坚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健全,塑造社会一线操作岗位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没有紧跟女性学生日益增多的形势,普遍缺乏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行之有效的教育与辅导。针对这个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淑女学院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尝试开展基于性别视角的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育人目标的确立、理念的倡导和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女性一改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一分配就业的局面,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来,同时也开始面临市场竞争直接引发的职业性别隔离.文章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各经济类型中女性职业结构、职业地位的考察,应用国内外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理论分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主要原因,认为职业隔离现象目前难以回避,但应拆除政策上不利于女性就业与竞争的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