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当时城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不高,相互差别也不大;农村居民则普遍在为解决温饱而努力劳动,因此既没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也没有真正符合此概念内涵的群体。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1—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特征.新时代,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更加重视"调结构"问题,让更多的中等收入者进入中间收入群体和中高收入群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等收入群体的不同发展状况,我国宜采取"精准扩中"的政策思路.在农村地区,"扩中"是首要任务,要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在城镇地区,"扩中"和"调结构"应该并举.在超大城市,"调结构"是工作重点,要创造条件让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提高收入.新时代,应积极研究和开展中等收入群体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减少及中等收入陷阱与逆全球化紧密关联。新时代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而目前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即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欠缺、城乡户籍固化、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需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因此结合中国中等收入倍增的背景及挑战提出四条行动建议,即培植"扩中"基数,加强消费和就业的"有效供给",完善分配与社保制度,重视教育创新提高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针对“扩中”面临的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要求,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六条措施来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一、明确基本思路和目标(一)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为统领,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基础,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给低收入群体积极向上流动的良好示范,并与政府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然而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如经济发展下行、收入分配改革滞后、社会风险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的影响,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进展缓慢,甚至有萎缩倾向。我们必须坚持促进经济增长,极大丰富社会财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经济财富由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打破阶层固化,消除社会排斥,鼓励微观主体通过正向途径积极向上流动,从全局战略出发通过制度创新和安排来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重点,一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二是提高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为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不能改变;收入分配理论要有创新和突破;“扩中”和“提低”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际经验与国际国内新形势,不能忽视我国经济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剖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基于城镇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内涵愈益明确,并且正逐步从理论推向实践。新型城镇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平衡、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创造动态竞争优势、转变政府职能以激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缩小收入差距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渠道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也不能忽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带来的新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集中破解其中的关键难题,我国将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利益关系不协调,收入分配关系失范,是深化改革开放中产生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应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关切,既是协调优化社会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突破口,也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加大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改革已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培育和发展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实现收入分配制的新突破;提高农民收入,改革农村现有经济形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实现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政府职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经济建设的推手,是释放消费红利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文章指出,只有正确认识中等收入群体的结构特点与社会作用、处世态度与价值取向、发展趋势与扩大方略,才能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劳动者中的比重,不断增强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靠党和政府指引方向、制定政策来推动,这是外因;而成长为中等收入者,则要靠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和用人单位的支持,这是内因。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用人单位内构建有利的微观环境,是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环节。从劳动者角度看,要成长为中等收入者,首先要按照以下共性要求来行动。第一,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2.
苏海南 《人事天地》2016,(11):20-23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其中列一个专题研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指示精神,领会'扩中'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预计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时,会有35%-40%城镇家庭中的劳动就业者步入"中等收入劳动者"群体行列。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可达到的目标,也是中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占比的一般水平。中等收入者占主体的社会分配格局是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及香港地区的遗产税制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其征管方面的难操作性,使遗产税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鼓励公益捐赠等主要功能。我国现有税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对我国遗产税功能可能发挥情况的分析表明,近期我国内地不宜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5.
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呈现出结构升级化、追求优质化、选择个性化等一系列特征。研究他们的消费行为 ,采取各项针对性强的措施 ,对于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享发展理念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间存在着共融性。共享发展理念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有新的意涵:"扩中"的人群覆盖面更加广泛,"扩中"的领域更加宽广,"扩中"的权责发生了变化,"扩中"是一种渐进性的常态化措施。实现"共享"发展,要制定以"提低、扩中、调高"为指向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培育;要实行政府公共调节与个人积极参与多元并举;要在"扩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稳中、提中"。  相似文献   

17.
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这三个要素的配置失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诸方面均已显现出类似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一些特征。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必须把经济发展重点由强调速度转向结构调整,实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其变动决定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居民所拥有的财产总额、财政转移性支出总额、国民总收入、经济增长率、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教育财政性投入总额等因素通过影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而间接地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其变动;工资分配率与银行存贷比率等因素通过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层级分布结构而间接地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其变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其变动的累积贡献率高达92.11%。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地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经济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尽快建立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经济是基础、政策是保障、教育是支撑。加快发展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教育,在我国尽快培育一个庞大、稳定、务实的中等收入阶层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客观经济现实情况分析入手,分析历史上其他国家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时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同时分析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以"十三五"规划中确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基本动力。只有切实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配套规划部署,有效化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妥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