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安瑾 《前沿》2013,(15):188-190
在当代的路遥研究中,很少有人梳理并总结路遥的创作观,这无疑淡化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性特征.《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对自身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路遥的创作观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生活观、乡土观、劳动观及个性与理想论为表现,这一创作观对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评论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正>这就是文学殉道,将文学创作当作了严肃、神圣的工作,当作精神的顶礼膜拜,当作了义无反顾的精神抉择。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纪念路遥是为了能继续前行》的文章: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当天,陕西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及热爱路遥的读者冒雨聚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达哀思。同一天,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3.
路遥 4 3年短暂的生命历程 ,本身就是生命的悲剧 ,也许有某种关联 ,这种悲剧意识已深深浸透了他对黄土高原上中国农民的关注。在路遥的小说世界里 ,乡土乡情中的农本文化、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以及作家再现生活的史诗品格为我们探究路遥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农本文化理想和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正>路遥先生是我崇拜的两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我是通过电影《人生》"认识"路遥的,又通过路遥"认识"《平凡的世界》。我和《平凡的世界》结缘,说起来有些艰难曲折。1990年,中专刚刚毕业的我,正在像孙少平一样四处奔波找工作时,在柳州市新华书店门口地摊上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减价处理)。我叫营业员找第二、第三部,无论她怎样翻箱倒柜,都找不到,多么遗憾呀!归来的班车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来读,三四个小时的路途上,我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后生背着个布兜兜,从作家路遥曾在《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中描写过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里走出,来到飞机城西安阎良,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警察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9)
<正>"都说人走茶凉,可路遥这杯茶二十年后仍然滚烫",这是路遥弟弟王天笑在纪念兄长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上的一句感慨。有人说,路遥将兄弟情看得很淡,但路遥却说,自己是个重情义之人,只是不能一一周全。在众多亲友眼中,路遥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与他又产生过怎样的交集?路遥与身边人,注定构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惊蛰,雪当然再不会留存,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  相似文献   

7.
户籍体制,改革绕不过的高山(上)贺铁光80年代初,作家路遥的力作《人生》问世产生的震荡,至今令世人记忆犹新。是什么造成了这位农村青年人生的不幸—他的青春梦想被现实撞得粉碎,当时人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今天,这一问题的答案就会容易得多:是与生俱在的农...  相似文献   

8.
"宗经"思想不仅来自于刘勰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推崇,也来自他对于文学自身发展源流的体认,其中包含着刘勰对于文学的性质的理解。刘勰的"宗经"思想及五经皆文的观念,注意到了先秦以来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大文学"性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或称儒学)为主体包容多元的文化。古今中外,文化为政治服务,中国的儒家文化尤其如此。儒家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当然包括怎样正确地看待儒家文化在传统政治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一、儒家文化也是政治文化“文化”的涵盖极其广泛。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说,儒家文化也就是政治文化。首先,儒家文化形成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儒家文化的形成,最初是孔子对宗法社会伦理的概括。所谓宗法,就是血系统治之法。孔子着眼于三代的宗法统治经验教训,即族、…  相似文献   

10.
李志鹏 《传承》2011,(31):60-61
西夏于1038年建国之后,社会政治、经济日趋繁荣昌盛,尤其是思想与文化方面,在原有民族意识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儒家文化与佛教思想,形成了西夏人特有的精神世界,表现在孝道方面有重视伦理、忠孝为先、质直尚义、敬老尊贤等观念。通过对诸多西夏文献资料的释读,为研究西夏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孝道观念的形成及影响提供依据,同时对当今社会传统美德的弘扬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2.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尽管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和表述,但他的作品却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礼凤  何锡章 《理论月刊》2005,(12):133-135
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首次拿起解剖刀,深入到男性世界内部,揭露他们的雄性饥饿,批判他们的丑陋、自私、无能、无爱、不负责任、玩世不恭与放荡不羁,彰显出作家与众不同的男性观。这既与作家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有关,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信仰严重缺失的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国内学界著名的外国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对此一直多有关注。他通过大量学术文章、演讲等方式不断阐述着一个中心观点: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缺乏信仰的真正源头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根本没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只存在于西方文化之中。邓晓芒教授认为儒家文化没有真正的信仰,因而是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根源,其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从儒家文化的信仰对象和儒家文化信仰者的态度两方面都可以证明,儒家文化具有真正的信仰。应对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不仅不能根除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是应该加强儒家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作家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是促使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力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专注于对现实社会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时,也有着极为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但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载体,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辉与力量。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文化精髓是拯救人类灵魂沦落的一剂良药,必须正确地理解传统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价值,更好地挖掘儒家文化的精髓,探寻传统儒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引领力量,以此推动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肩负起更大的文化构建使命。  相似文献   

17.
尚古思维对儒家文化发展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兰 《前沿》2008,(2):181-183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经典汗牛充栋,但步入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家文化却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蕴涵在这一文化体系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尤其是尚古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尚古,由孔子开创,并在后世得到强化。一方面,它使儒家文化保持了其历史延续性,以至于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另一方面,它也使儒家文化以过去为理想,以至于儒家文化与文化固有的时代性等特点越离越远,最终陷入被时代抛弃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田梅英 《青年论坛》2006,(2):125-12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和母体,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山东女性的性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保守、内向、凝重的道德感、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与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构成了山东女性性格的基本特色。儒家文化脱胎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化,山东女性的性格需要优化。以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自主的精神、自我实现与优雅精致的生活来优化性格,当是山东女性面向现代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实则采取了与正统儒家传统和现代都市文化不同的文化边缘取向,即开掘具有深厚楚苗文化传统的湘西文化资源,这一取向在其婚恋、性爱题材作品中尤为突山。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材作品显现出湘西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家凭借湘西文化对儒家文化土壤上滋生的国民劣根性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人性沦丧进行着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0.
程朱理学渊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其本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文化 ,其理性的内核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孕育了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从而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儒家文化的发展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的 ,它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儒家文化是以创始者孔子及稍后的孟子为代表 ,此期为儒家文化的经典阶段。到汉武帝时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式确定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封建文化核心的统治地位。由此发展到儒家文化的第二阶段。到了宋代 ,由于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佛教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