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最重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党的十六大的历史贡献,也是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十六大闭幕后,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号召全党同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作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决策。 2003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讲话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开班式上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部活动的主旋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问题瞻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它在继承先贤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拓展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要牢牢把握这个灵魂,紧紧抓住这个灵魂,进一步增强全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去。一句话,伴随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将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掀起进一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6.
继去年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作了深入论述,提出了“四个必须”,其中第一点就是要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多次论  相似文献   

7.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近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工会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和统揽。这是推进新时期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强大力量和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要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抓紧研究解决以下一些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课题一:如何落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这个战略任务。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兴  相似文献   

10.
灌澈 《求知》2002,(11):29-32
党的十六大报告,精辟地概括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关键、核心和本质三者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构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验教训,并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作为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已经成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未来发展观,分别指向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阶段,是发展观的三种境界.前科学发展观是基于现实理解和工具理性,以经济为中心的致富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前科学发展观的扬弃,蕴涵着价值取向从物到人,目标追求从富到强的升级转变;未来发展观是基于逻辑和理性的考虑,是以自然为本的致尊理论.而三种发展观境界的区别,是由其结构中理念和目标、体制与策略等要素内容的不同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从"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兼论江泽民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性环境问题的共同关注 ,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积极扬弃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积极回应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 ,是江泽民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超越 ,是对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也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确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概念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是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12)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此前哲学成果的基础上,依凭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萌芽、探索、形成、完善等发展阶段,构造起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范式系统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实现对以往一切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中国化阶段及成功实践表明,这一理论是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全面分析江苏人才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全国领先的科教与人才创新体系、高素质人才支撑体系、高端产业主导体系的目标框架,完善了人才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路径和对策措施,较为系统地谋划了人才战略布局优先规划、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国际化优先推进、人才能力素质优先提高、人才环境优先营造、人才政策优先突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洪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从发展的本质和动力、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标准、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方法,深入剖析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发展哲学,全面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相关文件中,不仅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依托京津冀的新定位,而且提出了区域依托发展的新命题,这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运用与发展,更是区域各方以“共举”、“共建”与“共享”为原则的科学发展新理念。这一新理念不仅开拓了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视野,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更揭示出依托发展蕴藏的巨大潜力与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社会形态跳跃转型的内在逻辑,但关于落后国家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探索,深化了对民族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开拓了独立与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促进了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