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抓住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至关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刻内涵,把握国家的战略意图,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特点入手,把握武汉城市圈进入发展型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可持续的外向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相结合(复合型)战略模式,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认为,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战略机遇。湖北党外人士就如何搞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湖北政报》2009,(19):23-26
<正>鄂政发[2009]3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紧紧把握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湖北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和谐文化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武汉两型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必须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失序、道德失范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宝贵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创新,才能更好实现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钟禾  明璞  袁枫 《楚天主人》2008,(6):12-1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  相似文献   

6.
李诗伟 《政策》2008,(5):19-2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处在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汉阳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必须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武汉新区建设的机遇,正确处理“五个关系”,推动汉阳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汉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关、经济实力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满意度较高的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7.
2008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它强化了武汉城市圈在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黄冈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大胆探索一条妇联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更是一个新课题、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湖北政报》2009,(12):14-18
<正>鄂政发[2009]2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更好地发挥投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促进作用,拉动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促进武汉城市圈投资增长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黄关春 《政策》2010,(7):31-33
省委、省政府确立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以后,孝感市委、市政府从孝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必须顺应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牢牢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孝感在武汉城市圈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加快把孝感建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实现孝感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建鸣 《政策》2010,(9):33-35
黄石作为武汉"1+8"城市圈城市之一,近年来积极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获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大"发展战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益于"两型社会"建设。面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汉城郊江夏区乡村旅游也必然拓宽其已有的市场定位,并率先提出了"一山一湖一镇一姓"四大旅游品牌开发战略,成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杨良锋 《政策》2012,(9):55-56
崇阳县属武汉城市圈范畴,是幕阜山区的核心区域。我们将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三大战略机遇,大上项目添活力,大兴产业强经济,大搞建设优环境,着力打造幕阜山区新兴经济强县、湘鄂赣边区山水园林城市、武汉城市圈重要生态屏障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幸福新崇阳。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莉 《中国发展》2009,9(6):36-41
“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的确立,既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从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框架,探索性地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三大具体战略,即绿金经济和结构调整同步发展、金融强市和科技发展深度结合以及政府管理和市场模式创新互动,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10):1-1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湖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湖北富民强省步伐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武汉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汇智、聚力、助推“三大行动”为载体,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在围绕中心中发挥了优势,在服务大局中展示了特色,在促进发展中显现了作用,为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与实践》2008,(7):44-4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给中部各省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试将武汉城市圈同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比,通过社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一些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楚天舒 《世纪行》2009,(2):20-2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