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捷 《学理论》2012,(21):11-12
中苏两国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中苏同盟关系,两国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扩大了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这种友好同盟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中苏两国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便频繁显现,关系逐步走向恶化。其中中苏两国的国内政策的矛盾,成为其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两国关系渐行渐远,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0,(6):F0002-F0002
1.中苏正式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该条约于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条约内容大意: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两国还签订了一些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相似文献   

3.
1950年初,毛主席在跟斯大林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还决定在新疆创办金属、石油、民用航空三个合营公司。不久,苏联总领事请王老去具体商谈签订合资合作协议。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总经理出席,先拿出他们的协议方案,并作一番解释。其主要意思是,苏方很  相似文献   

4.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赴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并与斯大林会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问的目的,主要是废除苏联与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旧条约,订立中苏新条约,并争取苏联对华经济援助。苏联既是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友邦,又是以雅尔塔密约攫取中国东北若干权益的邻国;既是解放战争时期给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和援助的兄弟党,又是曾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军事强国。毛泽东此行成功与否,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关系到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孙兴盛 《党政论坛》2011,(20):26-26
1950年初,毛主席在跟斯大林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还决定在新疆创办金属、石油、民用航空三个合营公司。不久,苏联总领事请王老去具体商谈签订合资合作协议。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总经理出席,先拿出他们的协议方案,并作一番解释。其主要意思是,苏方很乐意建立合资合作企业,但考虑到新疆基础条件太差、各方面能力很有限,最好是把合资的钢铁厂、炼油厂、纺织厂等大型企业建在靠近边界的苏联一侧;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毛黎 《党政论坛》2011,(4):60-61
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的分离独立,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让蒙古经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是否独立,而中国对独立后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将予以承认:而交换条件是,苏联承诺“尊重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以及对日宣战,帮助中国“驱逐日本人”。  相似文献   

8.
海参崴之行     
毛海涛 《民主》2004,(10):38-39
早就向往着去俄罗斯看看。还是在30多年前,我作为知青插队于黑龙江边境,对以前在历史课上学到过的《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有了实地的感受。那时正值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当地老乡介绍:“江东(指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六十四屯(村)都曾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苏友好时期,每年五一节、春节,两岸亲  相似文献   

9.
《联合声明》将中日关系明确定位为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两国关系思维上的突破,影响深远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也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5月6  相似文献   

10.
1969年,中苏双方棘马厉兵,7千多公里的边界,出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军事对抗带和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中苏互相指责对方破坏边界外交关系降到临时代办中苏两国50年代前期是十分亲密的友好邻邦,然而,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中苏两党之间出现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利益纠纷逐渐暴露,关系日趋紧张。从1962年起,中苏相互指责对方破坏边界,边境地区的磨擦不断加剧。中方认为,  相似文献   

11.
日美同盟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4月16日至18日访问了日本,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和《面向21世纪的挑战——日美首脑致两国国民书》两项文件。这次的首脑会谈是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冷战结束后,原以对抗“苏联威胁”为宗旨的日美同盟面临着要么废止、要么更新内涵的抉择。美国经数年酝酿,决计重建日美同盟以达确保东亚主导权,为此大力喧染“远东不稳定因素”及“美国军事存在的必要性”,给新形势下的日美同盟寻找根据。美国的打算与日本的政治雄心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力图避免因贸易摩擦动摇同盟根基,强调起安全联盟、政治合作、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整体性和安全联盟的基础性。 以此为背景,自1994年秋以来,日美双方旨在重建日美安全体制的运动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耐的设想首开先河,去年美国发表的《东亚战略报告》、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以  相似文献   

12.
罗毅 《瞭望》1990,(23)
《南京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 割让香港,由英国“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从此香港成了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潘承生 《学理论》2009,(17):45-47
中苏同盟的破裂,既源于中苏意识形态内在的深刻的分岐,也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传统以及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冷战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专电 历时4周的第四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9月15日清晨因在停止核军备竞赛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连个最后文件或声明之类都未能通过而结束。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系军备控制和裁军领域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法律文书之一。该条约1968年缔结,1970年生效。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这次会议是1995年决定条约究竟是否续延前的最后一次审议会,受到各国重视,舆论也分外关注。  相似文献   

15.
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正式签署《欧盟宪法条约草案》。1957年,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的6个创始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就是在这里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罗马条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欧洲人在一体化建设中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可见,选择《罗  相似文献   

16.
韩志强 《学理论》2012,(27):36-37
1958年爆发的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中共领导人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外交上的应对策略.由于毛泽东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和理论,使得中国在外交中表现得越来越激进,也导致了中苏双方在外交政策和理论上出现了矛盾.“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也为中苏同盟的顺利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阴影,使得中国和苏联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所以“第二次台海危机”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一个标志,对中苏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各界》2010,(2):23-26
1955年3月16日,时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发布了《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典礼》的新闻报道。开幕式的盛大典礼于15日上午9时在新落成的中苏友好大厦中央大厅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潘汉年出席并讲了话,留下了剪彩时的照片:他低着头,左手握彩球,右手拿着剪子剪彩。一男一女两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站在他的两侧:苏联驻中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尤金院士、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范子久等中外贵宾及上海党政军各界领导都围着潘汉年,望着他剪彩时庄重的一刻。  相似文献   

18.
潘韬 《瞭望》1999,(36)
俄罗斯和美国有关《反弹道导弹条约》和《第三阶段削减进垃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磋商8月19日在莫斯科结束。在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目前仍是保持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基五。双方还将尽力推动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并在此后立即开始第三阶段的谈判。会谈中,俄方对新一轮子的较量与妥协──冷战后的美俄双边核裁军进程潘韬今日世界美国关于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这会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因此,俄罗斯坚决拒绝美国提出的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双方此次在核裁军问题上重新接近…  相似文献   

19.
于佰春 《侨园》2006,(5):21-23
中俄友好年里,为寻访埋藏在岁月深处的中俄友好故事,作者在牡丹江找到了85岁的关雅文老妈妈。老人的深情回忆,重现了中苏两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斗友谊。辗转落脚铁岭河1937年春天,为躲避日本人的袭扰,惹上反满抗日“嫌疑”的开明绅士关老太爷一家从珲春迁移到了宁安。关大妈的父亲关老太爷在日本留学时是孙中山的崇拜者,回国后在吉林主办讲学堂,宣传孙先生的三民主义。“9·18”事变后,关老太爷的儿子关成秘密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他频繁往返于中苏边境之间,传递抗日情报,被日伪特务列为“危险分子”。为甩掉日伪特务,关老太爷更名改姓,全家迁居到牡丹江,在铁岭河镇落下脚。  相似文献   

20.
埃以围绕核不扩散问题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顺 《瞭望》1995,(17)
埃以围绕核不扩散问题之争本刊特约记者刘顺开罗专电埃及和以色列围绕核不扩散问题的争论正愈演愈烈。双方在以色列是否应该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上的争执仍然相持不下。1970年开始生效、有效期为25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今年即将届满。4月17日,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