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瑶 《学理论》2015,(3):107-108
"以意逆志"是孟子在对《诗经》鉴赏时提出的文学鉴赏思路,"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意逆志"与"视域融合"的相似点是都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应与作者创作文本时最初的本意、情景相联系,才能完成对作品的解读。"以意逆志"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意逆志"将解释的目标放在对作者"原义"的追求之上,而"视域融合"理论更注重读者视域与作者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毛广军  李蓉 《学理论》2012,(17):196-197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研究文学鉴赏的理论专篇.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论述了“知音”之难,提出了文学鉴赏者应具备博观、六观、入情的素质,其文学鉴赏理论对当代文学批评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有二:一是鉴赏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且富有创作经验;二是批评家要学会用自已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3.
唐春艳 《各界》2006,(12):77
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好渠道之一,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学习缺乏兴趣,因此,笔者在诗歌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方法,例如“墙上”阅读法,放手让学生上台讲课,引导学生尝试写诗,开展诗歌朗诵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海鸥 《学理论》2012,(15):123-124
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世界、作者、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的文学活动体系。在这一系统中,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作家的文学创作将失去意义,因而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的评点家们也意识到读者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与读者阅读心理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揭示出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隐含的读者因素,又反映了批评家对小说中读者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学理论》2015,(2):170-171
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将写作与阅读割裂的现象。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写作这门课程的独立性,忽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将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融入英语写作教学是极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够增强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篇章构筑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电子阅读不断普及,手机、网络以及各种电子阅读器极大地方便了阅读行为。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进行阅读,更倾向于在茶余饭后或者上班通勤过程中利用手机及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有限、高效的阅读。俄罗斯文学经典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俄罗斯经典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对当代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知音》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代表性概念范畴,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了在文学鉴赏中普遍存在的知音难求现象,从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两方面积极探讨了知音难求的原因,认为文学批评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鉴赏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对于今天人们正确批评鉴赏文学作品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并对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文学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入手,透视未成年人的文学阅读现状,提出新语境下未成年人文学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作为特殊的阅读活动,因为有了特定的读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其实也走过了一个从作者中心到文本中心再到教师中心最后是学生中心的变化过程。我们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息过的"课堂中心"和"课堂主人"之争实质上就是"读者中心"与"文本中心"在教学活动中的思想交锋。事实是,在我们新的课程理念中,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与新锐的解释学理论共存交织,纠缠不清。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这段表述,我们看得出清晰的建构主义印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对话理论的影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另外,旧的阅读理论也阴魂不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说:"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不正是中国最古老的作者中心论吗?不同的阅读理论混杂在一起,其必然结果是阅读教学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于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应坚持其教学目标和本质为主,重视经典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师可采取课堂内与课堂外、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自主学习策略、体验式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设计、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模式,让英语专业学生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带来的璀璨光芒和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喜庆 《理论导刊》2012,(1):101-103
人物形塑一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所关注的焦点。从社会场域理论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人物在文学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场域的展开,人物获得了展示空间,从内在和外在行为以及性情倾向中展示了人物形塑的自由度;自由度在文学场中的伸缩性,也带来了文学场内开拓性空间的创生,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人物形塑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可以在凝视人物形象中,获取到社会场域的广阔意涵,也同时会加深对人物审美的多维度把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3)
流行音乐作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和人类生活情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创作形式,表现方式和鉴赏标准。从文化视角对比研究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和中美人民民族性格差异,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双方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下已进入以"网络"为标志的"泛阅读"时代,电子阅读有迅速超过纸媒阅读之势.全球化的背景下,有人惊呼"文学的死亡",这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电子阅读因种种原因,还难以取代纸媒阅读;电子阅读虽然可以造成文学的边缘化,但是,文学精神赋予人们的深阅读、深思考,毕竟成为人类超越"物化"社会的最后慰安.  相似文献   

14.
兰鲜凤 《学理论》2012,(33):235-236
文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些方式方法。如,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手段对不同体裁的文学原著进行阅读,按照不同的阅读要求给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层次。强调学生在阅读原著时,阅读视角要注意"单向、双向、多向"视角的统一。同时还论述了现当代文学阅读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枫  赵岩 《学理论》2009,(11):164-165
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得到普遍认可并成为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自身的辅助作用,还是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文学课使用多媒体课件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信息替代知识,背离文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视觉的直观满足,违反了艺术教育和鉴赏的“不到顶点”原则;情感道德的隐退,弱化了文学课教书育入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俊忠教授的"花萼书系"四卷文集,展现出一位人文学者四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历程,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研究、文学鉴赏研究、深圳文化研究三大学术板块与学术亮点,显示出学科跨界的特点,彰显了文化学者的人生况味和学术研究的大众情怀。作者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研究文学,又将文学研究升华到文化研究的理论高度,较好地处理了"学院派"研究与经世致用之关系,体现了对现实人生的人文关怀和"学以致用"、服务大众的治学理念,真正做到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统一、人生哲思与浪漫情怀的统一,为读者构筑了一个"诗意栖居"的智慧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0)
陈郡谢氏是六朝一个典型的文学世族,自晋至陈,谢氏家族出现了大批文学家。谢氏子弟的文学才华来源他们所接受的家族文学教育。谢安隐居东山时,谢家子弟均系他亲自教育。东晋末期,谢安孙子谢混承担起家族教育的重任。谢氏家族的文学教育以创作和鉴赏为主要内容。同时,谢氏子弟喜爱大自然,常常纵情山水之中,创作了不少山水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对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进行研究,这对今天的古诗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学理论》2013,(15):176-177
泛滥并在当代人的阅读中占据相当的比重。它介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虽然直接地属于虚拟社会空间,却因为有着与叙事型文学作品接受相似的心理机制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们的文学需求。因此,网民对"日常故事帖"的热衷对文学而言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需从论坛管理、研究引导等多方面去应对。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8,(Z2)
正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经典文本历经人类历史的考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的认知和考量。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高尔基曾说:"西方任何一国的文学在生活中出现的时候,都不曾具有  相似文献   

20.
陈燕红(泉州师范学院):教学辅导,强化经典阅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开设经典阅读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毋庸置疑,阅读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社会视野和思想品德修养,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因此,高校要开设经典阅读课,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书籍,培养大学生学会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养成经典阅读和网络阅读并重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