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千秋功罪说伯□晓宇史海钩沉一提起“卧薪尝胆”,人们都知道讲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之战时的事。当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勾践睡柴草,每日饭前睡前都吮尝苦胆,勉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10年生聚,终于将吴国灭亡。在越灭吴的过程中,除了越王自己的励志图强及身边贤臣...  相似文献   

2.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9):52-53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是不会不知道勾践灭吴的故事的。春秋时期,吴越结怨,战端时起,远的不说,就近而言,先是吴王阖闾攻越,越王勾践射死了阖闾,接着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发誓为父报仇,结果也还真的打败了勾践,但他斩草不除根,留住了勾践的性命,最终是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反攻吴国,迫使夫差自杀,灭了吴国,因而这故事几乎成了含羞忍辱、以弱胜强的励志典范。然而从为政的角度来看,越王勾践  相似文献   

3.
旧小说上常常看到有人说,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然而古往今来,出于种种原因,更名改姓的事却屡见不鲜,只是动机各不相同罢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辅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不愿再当官,便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做起了生意。他先改名为鸱夷子皮,后又更名陶朱公,辗转来到现在的山东定陶附近,悄然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成为巨富。凭着范先生做官时的名望,甩出范蠡这张“名片”,便足以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何必搞什么劳什子更名改姓?可他  相似文献   

4.
说“五气”     
一个人具备骨气、志气、勇气、正气、义气这五种气慨,就能顶天立地,显示出巨大的人格力量。骨气,是立身之本,做人必须有骨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最终击败吴国,是一种骨气;汉使苏武被匈奴流放和折磨十九年,嚼雪吞毡、杖节牧羊,“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是一种骨气。勾践身上体现出王者的骨气,苏武充满了民族的骨气。要有骨气就不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像哈巴狗一样寄人篱下,势利庸俗,苟且偷生;就不能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表面是人,背后是鬼,以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取名利;就要挺直腰板,昂起高贵的头颅,以自身的努力展现一…  相似文献   

5.
所谓超前管理,是针对管理对象未来状态的管理,它依据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或准备性措施。实践中许多失败案例说明,超前管理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不了解这个特殊性,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我国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令人回味的教训。春秋末期(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了越国,俘获越王勾践。大臣伍子胥主张对越国斩草除根,杀其君臣以绝后患。越国以重金收买吴王的宠臣伯僖。伯僖被收买后,以越国兵败无为,杀之不仁为借口,劝说吴王夫差。夫差遂决定将勾践…  相似文献   

6.
吴主敬士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7):53-53
三国时候,吴国有一位功臣叫周泰。周泰年轻时跟随孙策打天下,屡立战功。孙权称帝后,周泰又随孙权南征北讨,深得孙权敬重。  相似文献   

7.
南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宝地,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在现在鼓楼西北的金川河畔的北阴阳营,就曾居住着一些过渔猎生活的原始居民。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以后,便下令谋士范蠡在现在的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的长干里筑城,历史上称之为“越城”,又称为“范蠡城”,这是南京建城的最早记载,距今已2460年。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此建石头城,改名建邺,以期成就帝王大业,公元229年,他又把都城建于此地。此后,东晋、宋、齐、梁、陈以及南唐也都在此建立都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应天,同年8月诏命天下,以应天为“南京”。随着一代代帝王在历史舞台上的出现和退场,南京城也有过许多别名,如秣陵、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金陵等等。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如今荧幕上的“秦皇汉武”“康熙乾隆”“武媚娘”,是国人利用现代科技生产出来的“帝王梦”。大量帝王剧和宫廷剧的情节、结构、角色和逻辑千篇一律,大都围绕着一个“寡头”——帝王铺陈讲述。为什么国产古装剧喜欢围绕宫廷特别是帝王展开?要弄清帝王崇拜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周秦之变。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了,为了给父亲报仇,他跑到了敌国吴国,最后带领吴国的军队灭了楚国,还把楚平王的遗体挖出来鞭尸。《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鞭之三百,然后已”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性贿赂”的昨天与今天 “性贿赂”俗称“美人计”,最著名的 一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用绝代 佳人西施进贡吴王夫差,让夫差终日沉 湎于酒色之中,不理国事,致使周势日 衰,终被越国所灭。 “性贿赂”是“精神性贿赂”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越王勾践复国报仇的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卧薪尝胆,“君自耕,夫人自织”,诚然是起到了激励全国臣民奋发图强的作用,然而仅此一举,是不足以富国强兵的。那么,越国究竟是如何富强起来的呢?这需要研究一下范蠡的“计然之策”。“计然”,有说是书,范蠡之著;有说是人,范蠡之师,这且让专家们去争论吧,本文权取前一种说法。《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以下引文凡  相似文献   

11.
绵阳,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一座城池,其秀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绝句:“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22日,北京首都剧场,已经关闭的大幕再度缓缓拉开,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献给全体演员、献给87岁高龄的导演蓝天野、献给暌违30年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在阔别舞台20余年之后,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又回到了北京人艺,站在首都剧场那熟悉的舞台上,先后为期待他的新老观众演出了《家》和《甲子园》,并亲自拄杖搭戏、坐镇排练《吴王金戈越王剑》。去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蓝天野与其他5位老艺术家一同被授予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其实,蓝天野最喜  相似文献   

13.
读《三国演义》,常在每每掩卷后有所感悟。魏、蜀、吴,三国鼎立,逐鹿中原,演绎出多少旷世之歌?其实,吴国偏守江南,只图守疆土,享安乐,鼎立尚算,逐鹿  相似文献   

14.
某患者赠送医院一面锦旗,上书"杏林春风,医界口碑"字样,其余6字都好懂,只是"杏林"一词有些费解,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据东晋医学家葛洪的《神仙传》记载:在三国鼎立的吴国,有位隐居在庐山的医生,姓董名奉。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15.
长沙走马楼简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7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走马楼西街进行考古发掘编号第22号古井窖中,发现了一批三国时吴国的纪年简牍。简牍数量在10万枚以上。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退守北方,长沙成为吴国和蜀国争夺的对象。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擒杀,致使  相似文献   

16.
想起了“吴下阿蒙”张秀璋,孟玉生闻,某县县委书记无论工作多忙,宁肯中午不休息,晚上少睡觉,总要读几页书,一以惯之,成了嗜好。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说他是不合时宜。笔者闻听此事,想起了“吴下阿蒙”的故事。“吴下阿蒙”即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他英才盖世,...  相似文献   

17.
一字毁人国     
颜福林 《前线》2014,(6):122-12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笔者一直以为勾践之所以能被吴王打败困于会稽屈膝投降之耻,全靠他苦身焦思,君臣戮力,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功。近日重读《史记》,才彻底弄清楚越之所以能够复仇、吴之所以亡国,勾践君臣的励精图治固然是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一个"贪"字主导演绎了这一令人唏嘘感慨了两千多年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18.
姜少勇 《党课》2011,(8):106-107
伍子胥原本是楚人,世代为楚高官。因受小人构陷,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先逃亡至郑,后又投靠吴。见吴国公子光素有大志,便献计助他夺得王位,即吴王闺闾。  相似文献   

19.
萨苏 《党员文摘》2009,(2):37-37
在日本时.曾看到这样,一份报道:“《长镜头——东吴老将黄盖意欲降曹?》:本报记者2008年12月赤壁电.据可靠情报,吴国老将、丹阳都尉黄盖目前已经与曹营取得联系,有投诚意向……”看到此处.很多人大感混乱:三国时代,怎么会冒出日本记者来?  相似文献   

20.
刘元辉 《求贤》2009,(2):53-53
甘露寺是三国时吴国所建,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后峰。唐敬宗时李德裕在出任浙西观察御使时,甘露寺的主持僧向官府起诉,状告前任主持僧贪污寺中金子若干两,同时诉称此事有前几任主持僧可以证明,随附状纸还有寺中的账簿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