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它遵循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一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看,是由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及力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9)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黄守权,刘兰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方式发展和更迭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就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它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先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群众观点,讲的是世界观:群众创造历史 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论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脱离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5.
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史实与史观结合的大历史范畴,实事求是地评析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宗教观,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造成"中华民族史无前例大灾难"的,究竟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是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起义和革命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也应当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批判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至上,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特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至上,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先进性所在,也是对我们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作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取得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学习和借鉴价值的"四个统一"经验: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保持革命本色,使党性与阶级性相统一;在革命前途教育上,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使得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在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上,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民为师,以"人民解放"为己任,使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改造世界教育上,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不仅"昂首望天",而且"眼睛向下",使党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百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中心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立场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湖北党风》1990年第11期发表陈立新、张光辉同志的文章,该文认为:当前重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观点,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从而提高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特别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  相似文献   

12.
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庄严宣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建的重要理论,涵盖了"发展目的为了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发展动力源自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积极性""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发展战略围绕人民,保障人民群众切身权利与利益"等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围绕人民主体性这一核心问题构建的哲学思想,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之最根本的观点是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也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与围绕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和解放人的精神而展开。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发现,谁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阐述,崇高社会理想的坚定信仰等方面。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在全党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克服和化解当前面临的四大危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经济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口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不断创新人口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关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主体的唯物史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现阶段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伟大事业,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开创,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和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善于联…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充分表达了唯物史观的理论真谛,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指明了党和国家所处的时代方位和应对的根本方略.践行"三个代表",必须以宽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足当代历史的发展变化,着眼未来,把党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一个坚定地站在历史发展的潮流前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还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一原则问题上,一部分人的观念是模糊的,在此有必要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性。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都不能离开人民这个主体。一个阶级、政党,只有把自己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做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为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