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共政治思想史是中共历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一方面,中共政治思想史以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发展、成熟过程中整个“心路历程”为研究对象.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共的政治思想又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一支,有着从非主流到主流、由从属到支配的发展脉络.其对于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和政治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将党的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相结合,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路,中共在党的建设中构建了一系列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实现了党内民主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共党内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而且创造了既成功解决党内思想分歧和矛盾,又促进全党团结和统一全党思想这一中共党内民主的新范式。"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志,而且在历史积淀中衍生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张闻天和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博古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史称"博洛矛盾"。"博洛矛盾"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广昌战役的时候从暗的分歧发展到明的分歧;"博洛矛盾"为张闻天在组织上从"左"倾集团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正确和错误路线之间的一次交锋;"博洛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张闻天在组织上被排斥,并最终促成了"毛洛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历史当事人的著述,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激烈斗争的背景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力量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考证和梳理。目的是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力量的纲领、立场是什么及其主要由哪些人组成?中共与自由主义力量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主要包括什么内容?二者的关系在这一时期的结局如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至二大前,事实上已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组织,双方的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实质和形式趋于统一的过渡形态。这种特殊结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共的独立自主意识、科学批判精神以及复杂的革命环境和中共对世界革命认识程度的限制等各方面因素,使中共为解决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矛盾分歧而对加入共产国际问题采取了折中方案作为过渡办法。这种实事求是的历史智慧使中共真正融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被新的矛盾取代。  相似文献   

6.
一、应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是大革命时期革命历史的主题。但是,恰恰在这个历史主题的研究上存在一个空白点,这就是从中共成立到中共二大一年间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国外的历史学者,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传统看法是;共产国际先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会议,以后又通过马林(有人称之为斯尼夫利特战略)把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思想策略从外部加给了中国共产党,才开始了国共合作的行动。在此以前,中共既没有统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内在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相关问题的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宏观过程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始策划到评估反馈全过程,微观过程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过程。这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不是两个过程。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可以分为一个主要矛盾和四个次要矛盾,这些矛盾分别在思想政治教育宏观过程中彼此相接并渐次展开,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中共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党章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中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的历史变迁,认识处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的历史折射和反映中共自身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幼年、不成熟、犯错误时期,中共对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的认识发生偏差;走向成熟后,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杨世文 《新视野》2003,2(3):50-53
中共党建学是一门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学科。张静如先生对于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对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出发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形成的特点的研究,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着眼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及其领导地位的研究,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视角,为我们建构中共党建学体系确立了落脚点。中共党建学研究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的辩证统一,恰恰构成了中共党建学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0.
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由联系、影响到分歧、斗争;关系上,也由师生、朋旧转向对立,《毛泽东与胡适的交往》在中国现当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