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正在亲历的大众文化是每时每刻环绕周围的生活现实:购物广场、时装、汽车、化妆品、麦当劳、牛仔裤、动漫影视、商业广告、时尚杂志……在社会意识形态与人的自由发展之间,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之所在,是关心中国现状与未来的人士必须思考的。譬如,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双重品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平 《求索》2007,(1):195-196
影视文化的繁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生产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在西方已经兴盛数十年,好莱坞的电影和格莱美的音乐就是西方大众文化的典范。追求刺激而且美女加英雄的电影模式使人陷人影片创造的虚幻场景中而暂时得以放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学者对大众文化都持否定态度。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理性占主体的社会中,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虚假的需要,并使社会逐渐失去了批判向度,成为单面人。在大众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在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其中,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回应大众文化发展的挑战,并从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及其评价市场机制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内在根据。改革开放为市场机制合法地进入我国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并直接催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众阶层,这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李春青随着商品经济与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问题日益受到当今知识阶层的关注。在电影、电视、录像带、录音带以及触目皆是的通俗读物面前,文学如何安顿自身呢?是汇入“大众文化”之流还是保持自己高品位的精神品格?当...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良心     
文化这个东西,有没有良心?有识者明确地说:文化有良心。文化的良心,其实就是社会的良知。文化缺失良心,流淌在人们身体的血没有文化成分,哪会有道德的醒悟?如果是这样,社会就会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就会滑坡,是非黑白就会颠倒,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相似文献   

6.
垃圾!怎么办?聂少林垃圾,是无足轻重的玩意吗?不!垃圾─-不可忽视的祸害垃圾,虽然是人们不屑言及的东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愈来愈成为一个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试想,一个现代化城市,如果一周不清除垃圾,那么全城就会臭气冲天,生活将难以为继。如果说工人...  相似文献   

7.
人活一世到底追求什么?这就像是一个人生的母题,引得无数凡人智者苦苦追问。现在社会上的人,富贵或者贫穷,白领或者工人,真的会说“自己很开心”的,却不多。如此快节奏,如此利益冲突激烈的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上的快乐为何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奢望?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座标?对快乐理解的标准到底如何来定位?  相似文献   

8.
赵伟明 《传承》2012,(3):62-63
民生水平再高,社会也不会没有民怨,但有效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公平正义,的确会大大稀释民怨。民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假如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人们见了面就会聊点清淡的东西,雅致的事情,聊点让人兴趣盎然的事物,人们就会有更多喜悦和笑脸,人们的心态会更趋平和,思维会更趋理性。有点钱生活无忧,有点闲心有所求,是不是就可能少一些激愤,多到剧场、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了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历史性决策。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得好不好,领会得深不深,就再也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的体会,学习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这一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点,来深入思考。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仍…  相似文献   

10.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0):44-45
今年夏天在伦敦街头开始的火焰,最终演变为英国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眼里,骚乱事件是“绝对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可是,一向以保守、拘谨、绅士闻名的英国人,为什么一下会染上无政府主义的狂躁症?为什么会产生一代“虚无主义凶猛青少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多阶层都参与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我国悄然勃兴,正以迅猛的态势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参与性、时尚性等特点与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契合,尤其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和追捧,大众文化对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价值观作为指导人行为的观念体系,既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这个命题如果演绎成一味的价值观导向研究,似乎很难脱离好为人师却未必受人欢迎的精英主义立场,或者说,从20世纪30年代就崭露头角的大众文化批判立场。在1960年代大众文化(mass culture)被努力正名为popular culture之前,"大众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社会"(mass society)。它的前提在于大众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中,怎样焕发人民的精气神,才能引领社会前进、凝聚共识、团结人民、攻坚克难?这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1]有了核心价值观,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更有效地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丁枫 《长白学刊》2000,(1):97-9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大众文化就从最初的崛起,到流行于城乡之间,旋即登堂入室问鼎主流文化。这对于我国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与影响,以至于对整个社会的震撼与冲击,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媚 《湖湘论坛》2009,22(1):66-67
追溯文化产业理论的思想资源时,有两个关键词决不能忽略,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当代资产阶级文化时的一个特殊用语,它有着十分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文化工业”是一个比“大众文化”更具批判性的概念,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涵。“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英文译名同为“Cuhure Industry”,前者带有批判取向,而后者更显中性色彩。“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则是一对纠缠不清、既不相同又难相异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语境中,“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代表着事物的两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政党,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否意味着只有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才能入党,社会其他成分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就会影响党的性质呢?从我们党建党的历史和实践来看,判断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要全面地看,本质地看,不能只看党员的出身和社会成分,更主要的是要看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政治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他们主要是在工人阶级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进行建党,我们党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高建生 《前进》2009,(1):37-40
经历30年改革发展之后,人们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引发当代中国改革骤然而起,推动当代中国改革不断深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就是这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社会对这种需要的认识达到完满一致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行动。换言之,当改革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时,是否产生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就需要有对这种必然性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通常包括政治行为、政治意识、政治心理等。它既是社会历史经验的产物,又是每一个人在社会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结果。从一个国家来说,政治文化可以区分为精英文化(Elite culure)和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一般地说来,在比较落后的国家,不论在大众文化或精英文化中,传统的思想都比较浓厚;表现在大众文化中,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激烈变荡的社会环境,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负  相似文献   

19.
李小云 《中国妇运》2001,(10):33-33
李老师:最近常从报刊上看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提法,想请您谈谈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主流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它与社会发展的女权化有何区别?谢谢!刘亚妮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具体的框架。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妇女领导人会议上就有一个专题讨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呢?首先把性别区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是妇女学研究、妇女运动、性别与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这一假设的含义是男女在生物学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现代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家庭中还有暴力?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有人打老婆吗?北京市妇联权益部的同志讲,打老婆的现象还很严重,不要以为只有文化程度低的人才会打老婆或是被丈夫打。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中,都有打老婆的,被打的妇女中有机关干部、大学老师等。北京东城区妇联曾召开过一个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市人大代表。一封14岁女孩的来信,使与会者心情沉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相当严厉,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打我。妈妈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料理家中的一切。但爸爸似乎对这一切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