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人们说,“徐洪刚热”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渴望》热”。它的出现压倒了社会上的“拜金热”、“崇星热”等大大小小所有的“热”。 透过“徐洪刚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在经过痛苦的嬗变后逐渐走向更成熟、更文明、更理智。分析这“热”源,确实能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热”,或是“不热”,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也无法定性定量去精确统计“国学”眼下实质上是“热”还是“不热”。这也不是本文的关键。我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这种真“热”或者假“热”的背后,又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呢?观察记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出现,一  相似文献   

3.
<正> 滑板车——永康人的“运钞车”永康的“小五金”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十多年来,精明的永康人做足了五金的文章,“铜火锅热”、“保温杯热”、“拖把热”、“防盗门热”一浪高过一浪,奠定了永康作为“中国五金之乡”的行业地位。而今年元月份开始出现的“滑板车热”更是热得烫手。吸引了永康市几乎主要的生产厂家,相  相似文献   

4.
●汪国真究竟“热”了哪些人●他用什么东西来发“热”●如何估计“汪国真热”的后果●迎接“青春派”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 东方风来,把波飞浪卷的神州商品经济大潮鼓动得汹涌澎湃。“弄潮儿向潮头立”,一向敏感、不甘寂寞的中国报纸在热切为之鼓与呼的同时,亦以前所未有的动作驶向市场经济的大海。办报热、周末热、扩版热......报纸园地“无边光景一时新”扬帆经济潮,给各个报纸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生机与活力。在“新闻改革”苦喊多年以后,新闻界终于摆开全面竞争的态势。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办报热”之后,近年又形成了“周末热”、“扩版热”,热浪滚滚带来报刊园地争奇斗艳,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内出现过各种“热”,如“气功热”、“文凭热”、“经商热”等,其中“出国热”恐怕是历时最经久的“热”。出国不是到非洲的穷国,也不是去亚洲的落后国家,而是奔发达富裕国家,简单地说,就是奔西方国家。出国有很多动因:有的人是为了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人是因为那里有国内不具备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但不可否认,许多人是冲着发达国家的优裕物质条件而去,似乎那里遍地是黄金,到处是财宝,那里还有自由的空气和舒适  相似文献   

7.
对话“钱钟书热”世纪末的人文神话王晓华葛红兵姚新勇“钱钟书热”是世纪末中国文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崇拜钱钟书。钱钟书在“钱钟书热”中也走上了圣坛,由一个学者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化界的圣人。圣化钱钟书乃是“钱钟书热”的最根本特点。这种圣化...  相似文献   

8.
在谈到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任务时,中央领导用“稳”和“热”二字加以概括,提出,上半年要突出一个“稳”字,下半年要突出一个“热”字。全年工作,既要稳妥,又要热烈。稳中有热、稳中有进;热中有稳,热中有序。 这可谓把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特点和需要把握的火候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出来。应该说,处理好这一“稳”一“热”并使之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我们今年的工作也就胜券在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流行一句话:“要想富,学技术。”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逐步完善,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正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蓬勃兴起,被称为“科学热”。与以往的“科学种田”相比,当前的“科学热”具有不少新特点,也取得不少新经验,本文试图就这个课题谈点浅见。当前我国农村“科学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继“武侠热”与“琼瑶、三毛热”之后,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又出现了“外国畅销书热”。一本本畅销书在学生手中争相传阅,先睹为快,以致不少人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整天没精打采,想入非非,满脑子充塞着色情与暴力的荒诞情  相似文献   

11.
“红太阳”照耀下的商业化流行事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出全新的意味。1992年风靡全国的“毛泽东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热点现象来,结果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冷眼看去,这恐怕就是社会人群对“毛泽东热”不同看法的一个“缩影”。不过尽管角度很多,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角度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总不是由它的种种表面现象简单地相“加”而成的。分析起来,有些人对“毛泽东热”是采取“上纲上纹”态度的。比如有人希望“‘毛泽东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起来,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人们在这个热潮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并由此产生的赶越毛泽东的勇气和行动”(据哈尔滨《青年之友》1992年第7期柴了文)。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值呵!但如你稍许正视一下目前“毛泽东热”的现状,这番期望又是怎样地高不可及,不客气他说,简直是高到了不着边际,象“痴人说梦”。因为“毛泽东热”乃是以流行歌曲、文化衫的方式,乃是以悬挂于公私车驾驶室中画像的方式,至多是以描述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或电影的方式而风行于世的。轻重之间,判然有别。恐怕抱有这番期望的好心人们,多数是“隔岸观火”,在“热”外论“热”,受了“毛泽东”这三  相似文献   

12.
黄光琳 《前沿》2013,(22):120-121
儿童早期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教热”的具体表现,从社会文化、社会转型、社会分层三个方面阐释了“早教热”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早教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且说“衔过剩”□毛志成眼下,在流行的这“热”、那“热”之中,就有一个名片热。如果我们把人划分成“有片阶层”和“无片阶层”的话,中国的“有片阶层”的成员数量保准天下第一,举世无双,抵得上中小国家的人口总和也说不定。假如名片上只印上名字、住址、电话,仅作...  相似文献   

14.
最近,某县有位乡长,因为缺乏号召力而导致工作被动。由此他埋怨干部群众不尊重他,不支持他。果真如此么?恐怕未必。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烙烧饼时,要把锅烧热,锅不热,饼就贴不上去。笔者认为,作为一乡之长,要使干部群众尊重你,支持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干部群众要“热”。“热”,就是要放下“架子”,切实信任、尊重、关心、爱护干部群众,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确实存在这样的误解:似乎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太随便了”就会失去领导的威信。抱着这种认识。一些领导遇事“三冷”(冷面孔、冷心肠、冷方法),使得领导与群众之间竖着一道“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全国曾经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高考热”、“文凭热”、“读书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操手术刀的不如委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奇异现象,“高考”、“文凭”、“读书”骤然降温。对此,一些人大声疾呼,更多的人忧心忡忡。然而近年来,一股“文凭热”又悄然在中华大地重新娘起,仅南方某省,1994年上半年参加自考人数比1993年增加了17.85%,达历年来之最,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为了人生更充实”王君本来智商颇高、品学兼优,无奈在高考前一个月患病住院,结果以1.5…  相似文献   

16.
(一)跨入80年代以来,青年在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使人眼花缭乱。方兴未艾的“言情小说热”使青年们如痴如醉。在当代中国青年中,1986年的“琼瑶热”,1988年的“岑凯伦热”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统战部是一个“冷”部门,无锡新区统战部成立3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样的局面。我认为,没有“冷”和“热”的岗位,只有“冷”和“热”的心。不管是“一线”、“二线”,当以一样的热情和激情,做一流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甲:近几年的文化讨论对中外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多方面的反思,曾几度形成所谓“文化热”。现在这文化热似乎已经不太“热”了,该冷静地进行一番总结,来一次关于文化反思的反思了。  相似文献   

19.
夏中义 《探索与争鸣》2022,(12):150-162+213
1978年“思想解放”迄今,大陆学界自发地、间而未绝地酿成四次“钱锺书热”,无论就其文化辐射面之广,还是持续感动社会时间之长,后三次“钱锺书热”皆不及第一次更值得后世复议。面对1980年代红火欲燃的“钱锺书热”,钱锺书因忧其“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而喊停。钱学与“俗学”的落差,或许更体现在非知识学水平的、另一能量级的学术史“视野—格局”上。这一“视野—格局”一是须“打通”钱锺书与新中国成立初三十年学术史(即“风气”辨),二是须“打通”钱锺书与1980年代所谓“大师”的比较渠道(即“不为师”辨),由此构成复议1980年代的学术尺度。只有先弄懂“钱学从哪里来”,方可看懂“钱是谁”。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初,大学校园里曾一度兴起“毛泽东热”,而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持续的“邓小平热”则成为校园里一道风景线。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两位世纪伟人相继成为大学生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偶然性。比较这二者,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邓小平热”与“毛泽东热”的相异点1、社会政治背景不同。“毛泽东热”出现之前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而缺乏协调发展,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市场经济发展紊乱,物价波动过大。随着以发展为主流转向以治理为主流,使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