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八师一二一团二十八连职工陈爱军2000年投资7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美国迪尔7810型大马力机车,经过8年的努力,如今他不仅偿还了银行贷款,又投资40多万元,新购进了一台大马力机车  相似文献   

2.
<正>5月16日,回族职工陈进仓正在对迪尔——7810大马力机车进行保养,在他家院墙的外边还停放着一辆去年投资128万元购买的采棉机。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是从一台链轨车起家,靠党的好政策,一步一步才走到了今天的好日子。为打破职工生产"大锅饭"的格局,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1997年,农五师八十一团为鼓励职工买断经营农机,出台"交一贷二"的优惠政策,职工陈进仓拿出家中仅有的1万元存款,向朋友借了3万元,购买了一台价值12万元的  相似文献   

3.
<正>赵文德是四师七十三团农业公司作业三区五连作业点的一名职工。他在农机战线上已奋斗了19年,成了团里经营规模最大的农机专业户,拥有10台大型机车,齐全的配套农机具。2009年,他购买了一台价值10余万元的进口翻转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2013年,他又购进了一台秸秆粉草机,2014年秋又购买了一台全自动小麦播种机。截至目前,赵文德的固定资产达200余万元。赵文德头脑灵活。2001年,他通  相似文献   

4.
从背着几万元的债务,到拥有了自己的“农机家族”,农二师三十三团农机总站职工王云峰靠着团场的优惠政策,借“机”生蛋,一年圆了自己的农机梦。 近年来,三十三团加快了农机行业改革步伐,将农机具作价卖给职工。王云峰买了一台旧东方红-70拖拉机,辛辛苦苦干一年,挣钱不多,修理费却花了不少。2001年8月,三十三团出台优惠政策:职工购买东方红-1002型大马力拖拉  相似文献   

5.
正胡振军,个头不高,不善言语,朴实憨厚,极不起眼。1995年,23岁的他为改变命运,从甘肃省通渭县来到了新疆博湖县二师二十五团七连。凭借勤劳、踏实、能干、诚信于一身的好品质,从一个一无所有,经过20年的打拼,到如今已拥有大马力拖拉机4台,激光平地仪、犁等农机具10余种,还成立了"鑫正达"农机服务合作社,固定资产已达350多万元,是团场有名的农机专业大户,2016年5月被团  相似文献   

6.
正在八师一三四团,人们一说起王海峰,熟悉他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王海峰凭着他大胆拼搏、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不懈努力,立足于当地实际,引导职工走上了农机致富路。目前该连农机合作社拥有采棉机5台,大马力机车2004、1804各1台,750、850、954、904拖拉机共10台,配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8岁的唐百征是十二师二二二团一连的一名职工,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连队的种植大户,他承包土地种植小麦和制种600余亩,购买了两台大马力机车,既从事土地种植又为连队提供农机服务,每年收入都达30余万元,是连队有名的致富能手。"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唐百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他作为连  相似文献   

8.
正谢兰飞,一师三团科技连的一名大田机务职工,36岁,承包80亩棉花地,有大马力机车4台、激光铣平机2台,犁耙2套,采棉机车2台,年收入70多万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团场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各类先进设备是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核心与关键。谢兰飞通过经营大马力机车等先进设备,为团场、为职工服务,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9.
如今,团场不少职工都购买了小四轮、大马力等大、中、小型农机具,他们已成为团场职工发家致富的帮手。但是在农机作业时,有很多人会遇到机械故障,又不会维修。农七师一二五团维修厂的退休职工杨占元意识到要是能及时提供维修服务,那将会是—件大受欢迎的好事。杨占元干了大半辈子修理工,有一手过硬的修理技术。身板硬朗的他,立即干了起来。时值2月,正是机车驾驶员维修保养机车、准备大战春播的时间。杨占元把家里的三轮摩托车稍加改装,准备了一些维修工具和零件。开着他的“流动维修服务车”,做起了流动维修机动车的生意。为了招揽生意,他在车蓬两侧写上“维修、补胎”等字样,还在连队、团部贴了广告,把自家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留在了广告上,以便客户需要服务时,随时与他联系,只要一个电话,他的“流动维修服务车”就会及时赶到维修地点。由于杨占元的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又好,机车驾驶员一旦遇到困难都非常乐意找他帮忙,同时,他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2004年一年,杨占元收入1.5万元;2005年仅春播期间的收入就达8000余元。  相似文献   

10.
正农五师八十三团一连职工吕建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靠着勤学与苦干和团里的好政策的支持,经过19年的努力,年年都有好收入,终于脱贫致富。吕建军是河南省淮阳人,于1992年来到八十三团一连。当时他没有技术,只好先给别人打工,在打工期间,由于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从老职工那里"偷学"了不少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他拥有一台崭新的美国造凯斯180大马力机车和配套农机具;还承包了两个果园,一个是11亩的盛果期梨园,一个是52亩的幼果园;有一辆黑色小轿车,年收入10余万,家产超过百万元。他自己富了不忘帮困,常常出手大方,人称“曹老大”。可是谁会想到,几年前他是个也曾失意过的下岗工人呢? 他叫曹桂新,现在是农二师三○团八连职工。1998年,他从库尔勒市一个建筑公司下岗后。彷徨过,曾经在库尔勒市内开过修理铺,也找过其他谋生手段,但都施展不开手脚,总觉得一手好技术没有用武之地。2001年,他来到了三○团,当他看到农场实行生产资料自理的好政策时,觉得这里才是自己发展的好地方。在农场农机战线,他的一手修理技术,很快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年,他贷款买了一台凯  相似文献   

12.
农九师一六四团七连职工陈玉成在10年时间里,先后购买了两台大马力机车,现拥有资产100多万元。前不久的一天,陈玉成向笔者介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三招硬功夫。第一招:抓住种植业,困境中求发展。刚来七连时,陈玉成打过工、放过羊,辛苦一年,一家人收入仅2000多元,日子过得很艰难。不服输的陈玉成坚信,只要努力劳动,一定能走上富裕  相似文献   

13.
还差两个月,农一师八团加工厂职工、上海支青陈福成就要退休了。届时,有着45年工龄的陈福成将创造工龄最长的八团吉尼斯纪录。1963年8月1日,15岁的陈福成从上海来到八团。他是八团上海支边青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刚开始,陈福成被分配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由于从小就喜爱机车,四师六十六团十七连刚满18岁的李辉就动了购买农机的念头。这一年,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万元,与连队两名老农机手合伙买了一台东方红链轨车。短短三年,他依靠承包土地和农机作业,不但让家庭摆脱了贫困,还成了连队屈指可数的富裕户。但李辉仍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又先后用手中的资金购买了"514康拜因"、芬兰产"维美德200"大马力拖拉机、福田雷沃"1454"、洛阳产"1204"拖拉机及翻转犁、动力驱动耙等配套农机设备以及联合整地机、激光平地仪、"3518"收割机,总资产140万元,除了保质保量、不误农时地完  相似文献   

15.
没有赚钱的工具,就赚不了钱;有了赚钱的工具,不一定会赚钱。农一师五团十六连职工马书兵买了一台大马力机车,半年就挣回8万元。 马书兵今年32岁,湖北枣阳人,1989年进疆,先后在十五连、十六连开拖  相似文献   

16.
正农八师石总场朱家庄六连的职工张忠良和王芳夫妻,于2000年开始从事农机工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与他人贷款合资购买了迪尔大马力机车,由于懂经营、善管理、服务态度好,当年机车收入12万元,2004  相似文献   

17.
正6月4日上午,笔者走进农二师三十团园一连职工李朝阳的枣园,看到蜜蜂在枣花上飞舞着。后来了解到,是农二师三十团园二连职工张继在养蜜蜂。近年来,张继看到三十团林果业不断发展,养蜂是致富的好途径。于是就外出学习,后来就开始养起了蜜蜂。张继在三十团园二连承包了15亩果园,妻子姚玉梅管理果园,他饲养蜜蜂,多轮驱动,快速走上致富路。谈起  相似文献   

18.
明身为“万职得党的和手干着的们厉坚同更荣业我在农五师八十六团这块热土上生活了52年,亲眼目睹了团场的发展与变化。今天,我被评为兵团劳模,深感激动和自豪,这些荣誉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我要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感谢党对我的关怀和培养,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回报党、回报社会、回报关心爱护我的广大干部群众。1968年,八十六团要招一批拖拉机驾驶员,只有16岁的我就报名参加了工作,在机务这个行业上,一干就是36年。实施农机改革后,产权和经营权归属个人,各基层连队的拖拉机在不断更新换代,大马力机车如今在八十六团比比皆…  相似文献   

19.
<正>截止到12月4日,八师一五○团已有100多名职工走出家门到餐馆、家电城、跑运输或搞房屋装修等多渠道工作来增加收入。随着团场的楼房越来越多,河南籍职工刘大民夫妇,紧紧抓住团场职工购买楼房"热"装修的时机,凭借手艺,为购买楼房的住户贴墙砖、地板砖工作,由于是本团人,手艺好,信誉有保障,所以活儿也比较多,每天两口子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九师一六一团团连工会在落实职工参与连队民主管理工作中,以连队民主议事会为抓手,实现好、落实好职工的民主权力,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