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刚  童建新  李伟 《政策》2003,(8):10-12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涵盖面广的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湖北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完全形成产业优势,品牌结构和行业管理体制还需要大力改善。因此,笔者认为,加快发展湖北旅游产业,必须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名牌。具体而言,要从"一江两山"的开发、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构建、湖北旅行社业的规范建设上着手,从而提升湖北旅游形象,促进湖北旅游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军 《人民论坛》2010,(10):104-105
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从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四川省发展体育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出四川省以其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作底蕴,完全能够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品,使体育旅游成为四川旅游的有力补充,为全方位发展其旅游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军平 《今日海南》2006,(10):28-29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海南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双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近期,可将海南部分乡村建成来琼游客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的必游景点、海南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海南环岛游常规观光线路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线路。中期,使海南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农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远期…  相似文献   

4.
立法保护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关键。分析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价值,并针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缺陷,提出了立法保护完善和创新构想:一是依法清理和修订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二是设计一个科学、完善的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框架。三是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旅游资源保护立法。四是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锋 《今日海南》2010,(11):32-33
地质旅游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是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所谓地质旅游资源,即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能够对游人产生某种吸引力,由此便形成了地质旅游资源。美国黄石公园是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上的典范,以原生态的地质景观而著称,每年吸引全世界近300万游客前去观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滨海、毗边境省份,极具优势的旅游资源可待开发,特别是开展跨境旅游的形势看好,前景广阔。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以点带面,滨海大道贯通东西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旅游商机。开辟中、俄、朝跨境环海旅游新线路,推出特色旅游项目是我省旅游服务业可探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孙杰 《前沿》2010,(18):188-190
蒙元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赤峰拥有独特的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内容构成丰富,通过对赤峰蒙元文化旅游的特色及价值分析,总结了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提出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统筹、布局、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文化、突出独特性及塑造品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8.
张碧波 《创造》2002,(6):13-13
一、关于旅游资源开发 大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等方面。从我们对资源开发的现状看,形成旅游团队产品的主要有大理古城、大理三塔公园、蝴蝶泉公园、洱海公园、小普陀、观音阁、南诏风情岛,以及苍山、感通两条索道连接的苍山景区;通过交通和景区旅游设施改善后,近期逐渐能够形成团队产品的还有宾川鸡足山、剑川石宝山、鹤庆新华民族村、巍山巍宝山和洱源下山口温泉度假村等。为使形成产业主  相似文献   

9.
田卫民  王桀 《思想战线》2013,39(5):59-62
乡村旅游在发展中经常面临公共资源挤占、开发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缺乏协调,没有建立社会目标集体实现的保障机制。因此,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引入乡村旅游规划应用中,从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三个目标系统构建入手,乡村旅游经济机制模型和设计流程,对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旅游资源整合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时代 ,区域合作已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潮流。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实力雄厚 ,文化底蕴深厚 ,三市具备旅游一体化的可能。通过确立长株潭品牌战略 ,编制旅游规划 ,加强资源保护 ,建设配套设施 ,优化旅游方式 ,加大资金投入 ,挖掘文化内涵 ,完善旅游管理 ,培养旅游人才 ,三市旅游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沅陵旅游品牌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有为 《湖湘论坛》2003,16(2):67-68
旅游品牌是整合旅游产品的品质、特色、名称标识、个性形象及市场影响力等要求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开发成果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旅游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促进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 2 1世纪 ,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 ,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和新的趋势。沅陵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绝佳的区位优势 ,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发展壮大起来 ,应着力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自己的精品名牌。   一、沅陵旅游品牌层次…  相似文献   

12.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但四川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缺少对整体旅游形象的多形式宣传,缺少强有力的旅游品牌,都是目前四川旅游开发中的误区.因此,要在充分挖掘四川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做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创新营销观念,建立四川旅游品牌形象,研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四川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秀丽的桂林山水,浪漫的北海银滩,壮观的德天瀑布,神奇的乐业天坑……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广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会使更多的旅游者慕名而来。近年来,前来广西旅游的东盟各国人数越来越多,2002年达到17.5万人次。面对东盟十国巨大的潜在旅游市场,广西旅游部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迎接广西旅游业的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关键在于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吸引力,更是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增长国民收入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品牌是打造出来的,打造旅游地的品牌就是在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找到旅游者对其旅游文化资源最深层的本质需求,并据此对旅游文  相似文献   

15.
刘丽梅  武欣民  陶都 《前沿》2006,(1):52-54
锡林浩特市具有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吸引物,但知名度还不大。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锡林浩特市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分析,对区位特点进行了评价,指出锡林浩特市发展旅游的紧迫性,找到旅游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分析了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工业旅游——云南旅游产业后劲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军 《创造》2002,(1):34-34
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游客通过参观工业生产的过程获得一种新的感受的过程。从99年底,这种旅游形式在国内悄然兴起。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企业长虹公司首先推出了以参观长虹公司为主的“长虹之旅”;上海制定了现代工业旅游战略,其中参加过“宝钢工业观光”的游客己超过5000人; 青岛海尔、青啤、海信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推出了工业旅游;大同则将己淘汰下来的蒸汽机车开发成旅游产品,每年举办一次“大同国际蒸汽机车节”;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现代化无污染工业,江阴市也推出了乡镇企业工业游;桂林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大众旅游阶段。在空闲时或节假日外出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国内旅游32亿人次,增长10%。"面对强劲的旅游需求,我国各地在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展旅游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分析了黔江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黔江地区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5)
三亚市根据市情,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三亚市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提升旅游质量,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文化享受程度,实质上就是提升吸引旅客的关键所在。三亚境内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尚属简单性地开发利用,很有必须在进行全面、扎实普查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黎、苗族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并对黎、苗、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同时精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回顾前人对文学旅游资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文学旅游附加值的概念,进而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了界定:探讨了文学旅游附加值的资源载入方式,将其分为景物叙述法、情节驱动法、人物促成法、载体依托法以及融合派生法:根据资源的文学旅游附加值与其他旅游附加值的高低对比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从属跟进模式、互重并行模式、主题聚合模式以及文化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