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调解》2008,(12):47-47
去年以来.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河乡坚持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人民调解“回音壁”。强化了人民调解回访工作.促进了调解协议的有效履行和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回音壁”是指由乡调委会在乡政府的政务公开栏内开辟“回音壁”栏目.把排查和受理调解的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不涉及个人隐私的矛盾纠纷,包括产生事由、调处依据、调处结果、回访情况、调解人员等内容.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纠纷.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民调解,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模式方法.在适应新形势下纠纷调处需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调解工作新模式.永葆人民调解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已成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方式新方法.从去年3月开始.利用调解主任例会,对调解成功和失败的矛盾纠纷案例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的力度.实现人民调解工作“三提高”。  相似文献   

4.
装修风波     
《人民调解》2008,(12):38-39
今年.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预防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和法制宣传教育三项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另外。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惠纠纷、物业管理等涉及民生问题的调解.着力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热点、历史欠帐”方面的问题。本刊特将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的事例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河乡坚持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人民调解回音壁,强化了人民调解回访工作,促进了调解协议的有效履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的对象是人,调解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工作。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来化解矛盾纠纷,对调解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应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李冰 《人民调解》2006,(5):15-17
为了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维护社会稳定,许多地方提出并实施构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当事人都是最佳选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应该注意坚持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固有属性,应该立足于发展、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制度,应该加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制度的衔接与配合,如果把“大调解”格局建成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统一受理,分流办案的工作实体,就会偏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12,(10):11-13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强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增强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45.8万件,调解成功44.1万件,调解成功率96.2%,防止群体性上访8169起,防止民转刑5205起,制止群体性械斗2577起,实现了60%乡镇(街道)、90%村(居)的“无民转刑、无非正...  相似文献   

9.
分析新时期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新特点,结合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提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主渠道作用,必须主动融入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调解的理念,必须始终坚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业性调解的特色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2,(9):24-24
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国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82.4万个,人民调解员达到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厂矿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与基层人民法院以及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人民调解百日会战”、“争当人民调解员能手”等活动,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化解了大量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2011年,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9.7万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万件。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年初开始,我县立足于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特点.为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人民调解进百家门”活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运行.普及了人民调解知识,健全了基层调解网络.增强了群众的主动调解意识,提高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了人民调解工作新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罗干同志指出,要更加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各种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引导干部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08,(10):7-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了进一步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广大人民调解员的风采.传授人民调解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调解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司法部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人民调解工作经典案例.编写《人民调解经典案例选》:征集选调并组织拍摄人民调解教学宣传示范片。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今年33岁的李为民.自2003年4月担任河南省禹州市范坡司法所所长兼乡调委会主任以来,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极端热爱.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身心解读着法理与情理,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6年来.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36起.只有两起经过引导进入诉讼程序.调解成功率99%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劝止集体上访18次,制止群体性械斗26起.没有一起矛盾纠纷激化或转化为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2,(12):51-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2,(11):37-37
对人民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实行定期回访是人民调解工作一项重要的制度。通过回访一方面能够了解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发现调解成功的纠纷中是否有疏漏、采取的调解方法是否得当,便于及时发现调解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调解工作质量,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谈调解婚姻纠纷的观念和技巧@韩文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新观念,讲究技巧,做好婚姻纠纷的调解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调解婚姻纠纷应更新观念西方文化伦理的渗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面对随之而来的大量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越来越明显。仅以2008年重庆市为例,广大人民调解员调解的各类纠纷达314090件.调解成功率达97.6%。为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今年3月。我们利用半个月时间.到本县13个司法所和16个乡镇开展了人民调解专题调研.发现部分人民调解员在工作积极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够快捷、方便、低成本的解决纠纷.长期以来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伴随着我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民“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建立。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克服调解协议缺乏法律保护的弊病.我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制度。但笔者认为.通过公证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加有利于人民调解制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和途径.2007年8月,福建省漳州市司法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芗城区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窗口”.开展“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多元化联动机制”试点工作,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诉讼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作保障的机制.实现三种调解方式的程序衔接、功能互补、良性互动.从而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