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求实》2013,(7)
农地与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对于农地和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及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创新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应从联动视角进行构建,这一视域既能避免制度冲突与制度作用耗损,更能挖掘制度潜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联动改革中,农地管理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实现农地由"资源"向"资产"转化问题,户籍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与城市化机制相伴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问题。以农地资产化改革为核心的农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配以激励和补偿机制建立以其农地发展权的配置与实现,有助于推动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最终促使农村发展模式根本转型及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当前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土地市场,把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都纳入到土地市场当中,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要"改革一项制度,建设和完善四个市场",即:改革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性障碍,建设和完善土地征用市场、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城乡统一居住用地市场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3.
农地具有食物供给保障、基本收入保障、基本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替代等多种保障功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农地保障功能的重要价值.但农地保障功能尤其是社会保障替代功能的发挥,也给农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内,应通过农地产权制度、农地经营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保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逐步剥离农地的社会保障替代功能,全面发挥农地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我国而言,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及变化都离不开土地,土地制度的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不断进行农地制度的改革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探索之路注定是坎坷的,争议也是难免的。当然,社会上和理论界的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农地制度的改革之路更符合现实需要,更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冲抵了农地制度变迁及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彻底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还原农地制度创新的绩效,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中集体土地流转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定.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城乡分立的土地制度特别是该制度下农地流转中各方利益协调问题.而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层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使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财产权实现更大的价值,如何让农民以土地的权益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实惠,这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长期化改革,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此背景下,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其价值取向日益显现。然而,在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构建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针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政策的指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得《物权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新规制成为必然:一方面,应确立以家庭经营为主、多种农地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重点确立农户农地经营权与其承包权及农村集体农地所有权相分离的可自由流转的具体经营制度,同时应重新规范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地所有者身份及其所有者权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诱发了农民在绝对和相对经济利益方面发生了改变,加之现代意义上的市场逻辑在农村社会的推动,传统统治需求的乡土逻辑逐渐衰落,农村社会问题逐渐由隐性向显性转变,并且呈现出复杂性、无序性的趋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在农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向农村社会治理的过渡,系统的、依法的、源头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新常态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依据农地从"两权"向"三权"的制度改革中农村社会治理新常态的需求,提出了农地权利在改革之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总而言之,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标示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伟 《当代党员》2010,(9):21-22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十件民生大事之一。顺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处置制度创新。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可以通过农地(耕地、林地、宅基地)使用权与金融工具内在结合的制度创新,设立政策性重庆农村土地银行,构建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转移、托管、质押、置换等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彦敏 《理论学刊》2005,2(10):90-93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其作用至关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在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霞  任大鹏 《求实》2008,(3):86-88
我国农地经营细碎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社会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日本农地小而散的格局与我国极其相似,其农地政策演变过程及成功的制度措施,对于明晰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具有借鉴意义.当前,基于公平而导致的农地细碎化与基于效率而要求的农地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制度回应.既保护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同时改善农地经营的细碎化趋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统筹城乡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共识并取得积极成果,但是,现有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有关制度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在城乡就业、户籍、土地利用等关乎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制度领域,其改革与建设都还存在一些障碍.针对上述三大重点制度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有关改革与建设的对策思路,从制度层面有助于破解我国城乡发展进程中的有关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地产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农地制度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制度的生成和导致制度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凸现出一些急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表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农地流转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农地流转的特征、经验教训和问题,认为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农地流转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农地制度变革的做法,顺利完成农地制度改革任务。具体措施是:农村集体土地可以让渡一些权利给农民;应吸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有序地实现农地流转;坚持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施各种有利、精准措施,加快我国农地流转步伐;利用市场机制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公平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农村改革创新实践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必须放在我国"三农"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以巩固提升农业农村基础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基本目标并坚持"四不"原则;必须有利于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将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未来,"三权分置"改革应重点围绕"地""粮""人""钱"四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3,(7)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乡均衡发展绕不开农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问题。当下中国农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众多实践形态,既表现出趋同性又呈现出差异性特征,这些实践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受制于各种条件,需要在制度构建、策略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地"三权分置"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伦理学概念。从伦理学角度审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把人们对农地利用的管理决策和态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培养农地与人平等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发挥行政、经济、法律等的调节功能和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农地可持续使用的价值取向;坚持农地"三权分置"公正原则;树立人地共同体意识,实现人地融合建构的道德目标;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将现代伦理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建设中,不仅能确保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而且对建立我国农地利用和保护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