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其所追求的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为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生态危机,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反思工业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适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勇 《党政论坛》2013,(5):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首次用一个篇幅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0)
生态文明作为文明发展的崭新范式,已被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重大的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主体,必须接受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强生态文明素养。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某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应对,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因此,要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先进理念,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解读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国家意志,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协调各种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工业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为代价,必须让位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文明,因而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3)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必须迈向新的文明,人类文明必须走向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观,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发展观中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以揭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本质含义。从人—自然—社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辩证探析,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意义,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侯坤  许静波 《理论探讨》2022,(2):119-123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要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生态文化与法制建设,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书旺 《学理论》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唐踔 《党政论坛》2013,(9):24-2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农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去着力,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实现上述目标,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综合运用私法与公法的调整手段,特别要重视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民法既可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民事人,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基本交易规则,又能够促使民事主体保护生态,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国民法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其重点在于创设民事生态权、为民事主体设定生态义务以及规定生态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赵小成 《学理论》2010,(27):237-237
当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恶化危机之时,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从分析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的天人合一、资源有限、人口意识等理念出发,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5)
在倡导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新时期,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应在任务范畴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并探索完成独立学院从传统校园向生态文明校园转变的现实路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和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等办法,以达到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与人的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生态文明是人的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之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之基,人的能力发展之源。二、人的科学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体现在:人作为主体,担责生态文明,科学理念,引领生态文明,丰富知识,支撑生态文明,高尚品格,促进生态文明。三、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认识,高度重视;认清形势,直面现实;统筹兼顾,科学应对;推行生态经济,提供物质保障;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约束机制;繁荣生态文化,优化人的素质;倡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活方式;重视国际合作,共建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9)
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在大学生培养中,必须围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修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文明形式。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欠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在理清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城乡关系等对策,加快推进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概念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变化,大致包括与人分离的"自然"或"环境",为人所用的"资源"或"能源",与人相关的"时空"或"系统"和与人同一的"文明"或"观念"等。后者并非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对前者的跃迁和提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且在具体措施中分别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角度展开。而这四个角度分别与生态概念的四重内涵相互对应,充分说明其对生态的理解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有关生态研究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更作为一股思想力量和精神动力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程春凤 《学理论》2008,(4):36-38
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特征。在这种“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中,生态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在破除传统的、僵化的价值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念:即在市场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以全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类本位的价值观念;以代际平等为指向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袁凤香 《学理论》2023,(4):17-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中国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抓住人与自然和谐这一核心问题,在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智慧的同时,汲取人类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着眼于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困境等问题,也是开创我国绿色发展的新局面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提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治理生态问题的新依据,对于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雪梅 《学理论》2009,(18):205-206
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文明之一,大学生必须具备生态文明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在《基础》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是必要性;二是找到把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结合点;三是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刚  曹静 《学理论》2013,(4):28-29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城市建设是我们实现经济与资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