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人失策?     
印尼地处热带.因此电冰箱销售大有市场。奇怪的是,这里卖的都是日本货。细心的日本人知道,印尼的电压波动很大,对电机存在威胁,因此出口到印尼的冰箱都装有一个形小价廉的调压器,延长了冰箱的寿命,在顾客眼中,当然是“日本货好”。日本人只相信自己的实地市场调查,而美国的企业却非如此,他们靠当地人当顾问。美国人这种依赖别人的调查常常是有误和不得要领的,据此而设计的产品当然不合当地要求。在当地人看来,美国货是“劣货”。即使在美国市场上,上书“美国制造”的好商品也微乎其微。鞋从意大利进口;纺织品多来自台湾:照相器材过去多从西德引进,如今又被日本取代;厨房用具主要是西德货。而停泊在这些商店门口的全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及其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关系重返“漂流状态”的潜在原因 冷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主要对于一夜间突然“消失”,日美关系在重新定位前曾有过一段所谓“漂流期”。当时,日本适值泡沫经济崩溃、陷于“失去的十年”的痛苦之中,无论是为了经济的复苏、国家的安全,还是为了继续实现政治大国之梦,都需要美国的帮助。而当时的美国正致力于构建一超独霸的全球霸权,并将中国的快速发展视作对其全球霸权的有力挑战,日本正是美国可以借重的最佳对象。  相似文献   

3.
“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1996年4月,由5位年轻人撰写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数十万读者争相购买,各种评说见诸报端,海外有数百家媒介对该书进行了报道。有人这样评价:从国内形势来看,经过两年多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从1996年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  相似文献   

4.
渴望信任     
管理学界曾长期致力于研究一个课题,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能赶上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美国?共识之一是:日本企业更重视人的因素。在日本企业看来,“人是企业的固定资本”。而美国企业则把员工看成企业的“可变资本”——经  相似文献   

5.
9·11之后,很多人把美国与古罗马帝国相提并论,认为它是继罗马帝国之后“惟一一个如此领先于其它国家的国度”。当下的小布什政府似乎还真把这“新罗马帝国”的比喻当真了,以致在国际事务中的所作所为,都颇表现出古罗马帝国的那种“世界霸主”的霸气。一个最明显的事例,就是美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似乎直接就在“克隆”两千多年前罗马进攻迦太基的那一幕。且看两者间惊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一个宽阔明亮的展览大厅里一次竞争激烈的车床招标大会正在进行明亮的灯光下,一排排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生产的车床十分耀眼英国抬出了“刚性好、操纵灵敏”的世界王牌“地球牌”;日本人赶紧推出他们以“噪音低、精度好”享誉世界的“马扎克”。个个厂商都争相诉说自己的车床是你的最佳选择”等等,招来了众多的主顾驻足围观。而大厅的另一角,广州机床工具公司的几部车床尽管在不停地“削铁如泥”,一时还是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美国最没有文化,但美国人最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怦然心动的“美国梦”——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美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美国已建国200多年,而现在仍然充满机会。 但美国梦虽迷人,中国梦更精彩。“美国梦”现在在中国更广泛、更深刻。一位公司总裁认为,世界上最大规模产生百万富翁、最快速度产生百万富翁、最大机会表达自己理想的地方现在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20年来,无数创业者的故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信息产业正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经济领域。而计算机业则是信息产业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活力的部分。与国际日益接轨的中国也不例外。 本刊推出中国计算机业6位创业先锋,不是为其树碑立传,也并非想总结什么成功秘诀。虽然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出身贫寒能吃苦、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和总结等,但“成功需要许多因素,而失败则有一个因素就够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创业先锋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一点灵感,产生一点观念的突破,则个人有幸,社会有幸。疲软的中国经济正呼唤一批能打开新天地的创业先锋,“中国梦”正引导产生一批市场经济的当代英雄。(注:计算机业的创业传奇即将集结成《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8.
秘密优势     
人们都说美国在经济上竞争不过日本,这是为什么?本文透露了日本人的——"没有时间玩儿" 如果一个美国人第一次来到日本,想要弄清日本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他只要从旅馆房间里朝窗外看一看,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言论     
是中国“养活”了日本,不是英国过去,亚洲经济呈现绝佳态势是由于大量购买亚洲产品的美国经济繁荣发展,日本经济的走势最终也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兴衰。因此,人们曾担心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会影响美国整体经济与亚洲经济,并最终给日本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善于利用别人的先进技术发展自己,这是日本在战后迅速摆脱落后的一个有效的经验。以东丽公司为例,50年代初期,它还是一个只有7.5亿日元资本的二流企业,当时公司勒紧裤腰带,用高于资本总额的高价——11亿日元引进美国生产尼龙的技术,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买卖。1957年,东丽又与帝人公司合作,共同出资引进英国涤纶生产技不,条件是“保证金10亿日元、专利权使用费5.25%”。东丽从这两次贴上老本的买卖中取得了成功,迅速跻身于日本一流企业行列之中。到了70年代,惯于“借鸡生蛋”的日本顺应形势的变化,开始重视“养鸡生蛋”。欧美企业对向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与“全球化” 帝国主义从霍布森时代的帝国主义变成了“二战”的帝国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第三次变迁发生了。 随着德日的快速崛起,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平衡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只有美国的1/3。到70年代末,与美国持平。美国以军事支出维系了世界经济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德、日两国不  相似文献   

13.
30分钟革命     
人人都说日本的内销市场很难容外人“攻城掠地”。然而,美国的商业强人唐诺氏却以“30分钟革命”的策略,成功地进驻了日本市场。从1983年唐诺氏在日本开设连销体系至今,虽然其在日本开店不多,但却大把大把地把钞票赚到袋里。唐诺氏在日本最成功的地方,乃在于外卖业的营业成效。当时,日本市场的几项新发展引起他的注意:职业妇女增加;单身人口单亲家庭渐多,“方便、迅速”成了这些家庭生活上的特质;新的休闲活动都偏重在家庭内进行(如录放影  相似文献   

14.
享有便利     
香港人说:“梗有一间系左近”(粤语,意指:一定有一间在附近),日本人说:“方便你的邻居”,说的都是“7-11便利商店”。如今,“7-11”的醒目招牌在香港、在日本城乡处处皆是,生意兴旺极了。 24小时服务的7-11便利商店是由美国飘洋过海而来,从20年前第一家的设立,至今在全日本已有4000多家,约占其便利商店总数的1/4。据统计,前年销售额达70亿美元,更在去年初买下财政发生困难的美国7-11。相较于7-11在日本的炫目成就,连美国这  相似文献   

15.
值得关注的事态近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对台湾问题最有影响的国家,一改以往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模糊立场,公然将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视为其“共同战略目标”。此举是一个极为值得关注的重大事态,也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预,是中国人民所无法接受的。从去年以来,随着欧盟对华武器出口开禁的呼声不断增强,美国和日本便通过各种渠道,明确反对欧盟的这一打算,竭尽全力影响欧盟的决策。与此同时,美国却加大了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6,(11)
1994年,美国人在世界上拿了几个第一:经济竞争第一、汽车产销量第一、制造业产品成本最低。然而,在过去10多年里,这些“世界第一”大多在日本人手里,美国人靠什么超越了日本?美国副总统戈尔说:“把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融人经济,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力、竞争力,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最近,美国人经常说:“美国的发展在于美国的学习”,丽学习的目标主要是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7.
布什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霸权外交色彩陡然加重,单边主义倾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布什政府反恐谋霸的过程中,“邪恶轴心论”、“新帝国主义论”和“先发制人论”相继出笼。“新的罗马帝国”的梦想日益张出刺目的触角。 上述这一切,都与美国右翼和新保守派的重新得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尽人皆知的赢的策略,可真要做到就不容易了。有一次,一位美国的商人前往日本谈判,他带着一大堆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书籍上路了。一路上,他都在琢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的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美国人问:“为啥不来一起坐?”“你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空自一直是美国战机的海外分号。但在2006年底,日本公开了下一代空优战机——“心神”项目。考虑到日本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心神”能否成为空白下一代主力战机恐怕是要大费心神了。  相似文献   

20.
以旧的思维方式行错误的政策之实,结果只能被国际政治的现实法则无情地摒弃出局。俄罗斯被“隔离”?6月1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宣布,支持更多的国家参与朝鲜核问题谈判。他在发言中称,韩国和日本都是与该问题“利益相关的国家”,他们“有权听到朝方的意见并阐述自己的立场”。坚持朝鲜核问题上的多边框架机制是美国的一贯立场,而且这也不是美国头一次表示要将韩、日拉进谈判中来,因此各大通讯社对这条消息都没有表示出太多的兴趣。然而,敏感的俄国记者却从中嗅出了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