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5):98-99
7月21日上午,执行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任务的“南天顺”打捞船满载着出水的万余件文物离开南澳海域,由广东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全程护送驶往广州,这标志着为期3个多月的“南澳Ⅰ号”首期水下考古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8,(1):10-11
2007年12月22日,“南海I号”整体浮出水面,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考古专家表示,“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南海I号”最初于1987年8月被发现,2002年曾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全是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中国考古界的重大成就让“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颗明珠”重放出了绚丽的光芒。5月8日,中国西沙考古工作队结束了历时55天的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在对“华光礁1号”等沉船遗址的发掘中出水文物近万件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远海沉船进行全方位勘验。几乎与此同时,随着耗资6亿多元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90-92
“南海Ⅰ号”水下打捞 于1987年发现的“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约长30米,宽10米,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初探,“南海Ⅰ号”船舱内保存着6万-8万件古代文物。  相似文献   

5.
苏枫 《小康》2023,(19):34-36
<正>近日,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引起广泛关注。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近期,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6月底,福建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上的瓷器遭盗捞后,一股海底“寻宝热”在福建沿海悄然“升温”,价值不菲的精美古瓷使得众多“夺宝奇兵”从四面八方涌来,如何保护好海底文物,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溺死尸体打捞工作一直是困扰死者家属,公安部门的难题.可通过设计寻找水下尸体及物证的"水下搜寻器"Ⅰ型、Ⅱ型及搬运漂浮尸体的"充气式尸体承载器",帮助相关组织和部门更好地进行打捞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25日,杭州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在中山路改造过程中.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中山中路112号老字号鞋庄“边福茂”旁发掘出了一个60平方米、2米多深的考古坑,从下至上依次出现南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路面。作为一条承载了近千年历史的长街.中山路厚重的文化历史信息又一次呈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3)
正1月19日,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览汇聚了两岸多家文博考古机构提供的代表性唐三彩文物45件(组),其中,包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一批"分离"66年的唐三彩文物跨越海峡重逢。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表示,此次将分藏两馆的旧藏三彩器同时展出,是一次历史性的重逢。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19)
"水下考古",这一新鲜事物,随着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调查活动的开展而进入广大百姓的视野。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50分,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的联合直播,亲眼目睹了中国唯一的一支水下考古队在抚仙湖进行水下古建筑遗迹考古调查的前前后  相似文献   

11.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2,(17):13-14
6月23日至27H,浙江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聚焦了国内外目光,央视新闻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罕见地同时直播。  相似文献   

12.
张松柏先生在《阿鲁科尔沁旗白城明代遗迹调查报告》一文中,报道了该旗文化馆于1984年征集的出自该旗乌苏伊和的3件铜镜。据报道,这3件铜镜“形制基本相同”,全长50厘米,重25公斤。铣身分为前膛饱口、药室和后筑尾座三部分,铳口部为喇叭形……药室为圆柱形;后药室微鼓,后例外部上绿……为引火帽;药室后部为实心圆柱状尾座,座底暗外侈。”其中的一件有铭文“永乐柒年玖月口日造,显字叁仟捌佰肆措号”①。兹就这一发现,浅释如次。一、乌苏伊和铜铳是内蒙古第七次发现的铜火铳查文物考古文献,乌苏伊和“显字3840号”等3件铜镜,是…  相似文献   

13.
可乐遗址是廿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现的,至今已进行了九次发掘,清理我国秦汉时期墓葬370余座,发掘同时期遗址面积400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2000余件,残砖、碎瓦、陶片上万件。2000年9至10月,第九次发掘的可乐遗址,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贵州考古界第一次获得的此项殊荣。可乐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贵州古代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在贵州考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乐是贵州考古的圣地,是探索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宝地。为了让大家对可乐考古的始末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拟就可乐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文化性质与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云南省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各类文物已近30万件,云南考古学因具有明显的地方民族特色而自成体系,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物的保护、抢救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据有关专家介绍,国家已投入了7亿多元资金对三峡库区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实施地面文物保护项目302项;实施地下发掘项目531项,完成考古勘探面积885.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3.27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数万件。  相似文献   

16.
一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发现1996年7月至11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市中心五一广场走马楼西侧的“平和堂大厦”建筑工地内的古井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历代古井60余口,出土铜、铁、木、竹、陶瓷等各类文物3000余件。10月17日凌晨,在其中编号为22号的古井里,...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记录河南考古发展过程,展示河南考古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考古工作背后考古人孜孜以求探索的故事,帮助人们认识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聚焦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3)
正想让展览和文物"活"起来,就要脱离专家视角,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构思故事。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如何让文物和遗产"活"起来?无论策展人还是研究员,都在共同探索这一问题。当科技遇上考古,另一种崭新的可能尽管已经不做考古发掘工作、不下工地,但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蔡明依然密切关注着考古学的动态,"当今考古学的发展与日俱进",他感慨,  相似文献   

19.
文物考古的新成果黄文昆1997年中国举办的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向世人展出了90年代以来中国所发掘的一批罕见的古文物,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南京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首先是3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1993和1994年间,在南京市郊出土了直立人化石,其...  相似文献   

20.
正文物政发[2017]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40号)要求,经国家文物局2017年11月24日第19次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对国家文物局发布的12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自本决定印发之日起,予以废止的12件规范性文件停止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