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政治哲学基于他所创立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政治哲学基础即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并且在此引导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启蒙理性的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的双重批判。在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对启蒙理性进行了重构,从而产生了具有独特政治哲学意蕴的理性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是终其一生的。他从现实和历史出发对整个近代理性主义的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进行了全面批判,这也是对哲学与世界、理论与现实之关系的根本反思,彰显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所不同的观照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既批判了理性观念成为现实之统治的抽象逻辑,也批判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本性,并且揭示了其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性的现实基础和产生机制在于资本的本质和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4.
李福岩 《学习论坛》2009,25(12):48-50
马克思政治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为理性的自由主义。马克思把他青少年时代自发接受的伴随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而来的那种自由主义的观念化为德国哲学的理性形式:理性的自由主义。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在莱茵报社工作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要是依靠法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对封建制度展开批判的。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逻辑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马克思深受法国革命和德国古典法哲学的影响,形成了以人类自由理性为核心的理性批判主义的人权现.但是,理性批判主义的人权观不断受到物质利益问题的纠缠,促使马克思对近代资产阶级人权观进行法哲学批判,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对资产阶级人权进行政治批判,集中体现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针对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所发表的文章中;尔后,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天赋人权"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剖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强调,只有以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解放,才能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启蒙的政治理性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它为政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公共性”支持。然而,启蒙的政治理性在当代却遭受到大众民主理论、批判理论、精英统治理论、系统功能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启蒙运动尽管有很大缺点,但其政治理性的理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