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创新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发展与人的创新能力是辩证的统一,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表征,相互促进,其中,人的创新能力构成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方面,因此,人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关键因素。人的创新发展既是创新发展的目的,也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创新发展要求加强人的创新能力建设。人的创新能力建设包括主体建设和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境界,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演进过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视域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功能,是实现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农村公民综舍素质和能力、提升农村公民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学政 《理论导刊》2007,46(11):15-1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提高国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敬志伟 《行政论坛》2002,46(3):34-3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这既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又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5.
李志萍 《学理论》2012,(25):14-15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管理需深入研究进行改革创新,是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要求,也是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利益的调整。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可以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邱培彪 《学理论》2012,(22):250-2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和期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关注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玮祎 《学理论》2013,(21):53-5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等主要内容。其实现途径包括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关系的进一步丰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李帆  吴国清 《学理论》2010,(17):100-101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大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从人的能力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笑怡 《学理论》2014,(1):71-72
人的现代化思想,是将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达到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发展。其共同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切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而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而论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蕴;最后就二者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县城建设的经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县城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创新。它具有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和经营对象资源化三大特点。它的实施,对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步伐,提高县城功能和水平,实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保证县城建设经营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有别,具备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善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到了为农民工“正名”。真正把他们纳入工人队伍,善待他们、给他们以相应的待遇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但直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开辟了一条中国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教训。邓小平则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性转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和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折。这三大历史性转折,使当代中国实现了整体转型,使当代中国经历了继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6.
论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单一的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向多中心的、自主的治理结构的转变过程之中。中国目前许多腐败形式的流行,都与转型期治理结构的某些过渡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推进治理结构的变革,建立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乃是构筑反腐败制度平台的重要举措。为此要求深化以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自治化、网络化为基本面向的反腐败体制改革,同时要求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到反腐败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7.
从东亚经验看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等收入阶层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使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以大众阶层为主体的新发展时期,并带来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伴随产业升级和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多元化,中等收入阶层在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朝继 《理论探讨》2020,(1):96-101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多次减税降费政策,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规模和强度都是空前的,全方位、多层次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极大提升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底气,有效地巩固了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未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将更加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把减税降费红利投向技术创新领域,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评估和动态调整,着力克服伴随的负面影响以及做好配套改革等,使减税降费从扶持性政策向制度化长效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需要做到对症下药。当前,检验培训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难于界定、现有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相对滞后、干部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制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的三大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殊矛盾入手,需要扭转传统培训体制单方面强调组织需求而忽视个人培训需求的局面,需要运用好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