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新清  张伟 《工会论坛》2005,11(5):150-15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对时代变化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变化。他把科学、哲学领域中的机遇范畴引入到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抓机遇、上台阶”的崭新发展观。邓小平的机遇发展观对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茹 《工会论坛》2006,12(2):122-123
机遇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机遇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哲学思想的独有特色,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的历史机遇观,对抓住和用好新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进程中对机遇思想的阐发,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并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机遇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在用机遇思想观察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过程中,对机遇与环境、机遇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等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揭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创造性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经济基础、历史方位、必由之路等观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入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机遇是指对特定主体而言,并非必然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主体的现有状态,促使事物向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事件和条件.邓小平早就说过:"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同上,第375页)对云南和西部各省区来说,抓住机遇,就是抓住中央实施的支持等方面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邓小平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回答,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围绕“创新”这个思路,邓小平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如何创新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创新观。他认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创新是全方位创新;社会主义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等等。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创新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地看待教育,从战略高度抓教育的教育战略观,成为他教育理论的基本点和核心内容.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党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能否抓住机遇,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兴衰成败。邓小平机遇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服务于这一实践。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是机遇、如何把握和利用机遇两方面。其着眼点在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因此,研究和运用邓小平的机遇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慧眼独具地提出了自己的时代观。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通过对战争根源的判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科学分析和对发展问题战略地位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并在此基础上,从战略高度上而不是一般理论意义上提出了作为他的哲学思想独有特色的历史机遇思想。同时,这一思想的提出又从哲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上深化了他的时代观。二者的结合运用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一基本思想,从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的军事战略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 ,也是我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它体现了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 ,军事与非军事的统一 ,紧迫性与稳妥性的统一 ,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董事篡夺公司机会之法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机会”是一种新型的“期待权”。在英美公司法中 ,董事篡夺公司机会之禁止义务是董事忠实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有别于竞业禁止义务。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完善 ,掌握信息、把握机遇是公司成功经营的关键 ,因而在《公司法》中强化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 ,防范董事“篡夺公司机会”业已十分必要。英美公司法中“公司机会条规”值得我们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时机”取胜的法宝,谁拥有了它,胜利就偏向于谁。因此,做为警察院校的擒拿教官,必须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什么是时机,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善于发现时机,创造时机,并把握好时机制敌取胜。本文对“时机”在实战对抗中的重要性作了说明,从多角度分析了时机的产生过程,并由浅入深的讲解了让学生掌握时机的一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行政学发展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整个 2 0世纪中 ,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等人为行政学所做出的奠基性工作得到了发扬光大。但是 ,决不应当把行政学的这一发展理解成范式革命。 2 0世纪行政学的发展是这个学科的自我成长过程 ,作为一门科学 ,它尚未完全走向成熟。所以 ,不存在着所谓范式革命。真正的范式革命 ,将是行政学这门学科得到充分发展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同时避免不利的实践与后果,就必须要恪守能动司法的限度;也即要处理好“能动”地司法与“依法”司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型构起能动司法的边界。因而,这不仅意味着,当下中国司法场域里的能动司法,必须要认真对待法治的基本原则,甚至是“法条主义”;而且也意味着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要摆脱长期以来西方二元对立的司法知识观对中国司法裁判与司法发展的宰制,以一种新的、当然也是适合于中国社会的司法知识观来引领中国的司法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大任务的第一条,非常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实际。为了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充分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同时也需注意当前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选举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举的重要性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日渐突出。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的选举体制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仍存在着选举范围窄、流于形式等问题。要考虑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和人大会议常设化 ,以充分发挥人大在国家政治运行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是明晰的,客观的,而信息本质上是主观的,隐含的和实践的,数据被个体理解之后才会转化成“他的”信息。人们在使用数据之前先会判断该数据的重要性,这种判断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大数据本身并不能替个人做出这样的判断。信息分散在无数人的头脑中,不能被某个头脑或超级计算机集中掌握。个体确定目标后,才能决定把什么样的数据作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否则他会在海量的数据面前不知所措。数据是人们行动的产物。作为“历史”,数据本身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他们应该做什么。另外,没有市场的运行,甚至数据本身都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进路应该是“让个体的知识得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何大安教授提出的“改善个体的认知”。何大安教授预设的“智慧大脑”类似于计划经济中的“中央计划委员会”,他对“普通大脑”的认知和“智慧大脑”的认知趋同的欲求,也正如中央计划委员会试图让普通大众服从于它的指令。正是市场对分散信息的分散利用使个体在固有的认知局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大数据不能扮演同样的角色。何大安教授有关认知与大数据的讨论仍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大化”范式,他没意识到市场是一个互动(交换)过程,最大化范式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协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业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不同角色 ,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一大制约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 ,行业协会才有作用空间、发展动力及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对属于衍生金融领域的中国期货市场带来显著的冲击,反到在2009年全面唤醒了国内现货产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掀起了期货市场空前高涨的扩容要求,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进程的加速更是为中国期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和增长极。在不期而遇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期货人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三个层次上的全面匮乏却凸显为期货市场扩张的首要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货业协会开行业之先河,在京举办了"全国高校期货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围绕期货"产学研"结合经验和期货教学经验交流两大主题,齐聚全国50余所高校近百名学者和期货业界数十位高管,共同研讨期货业后备人才培养大计,以期推动以往期货市场以产带学的被动发展格局向以学促产的主动发展模式过渡。大会总结并推广了期货领域"产学研"结合方面学历教育(光大期货-天津商业大学模式)、后续教育(长城伟业期货-北京大学模式)、课题研究(南华期货-浙江工商大学模式)、共建基地(珠江、广发期货-华南师范大学模式)等四大成功模式,集中反映当前期货业与高校之间交流合作的最新建设成就,为以期货业协会为龙头打造适应中国期货业蓬勃发展势头的"官产学研"互动提升机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