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答佛教为什么能被中国化这个问题的关键 ,在于揭示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 (主要是儒道两家 )中各有哪些特质 ,使二者可以有机交融。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在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契合 ,是佛教能够被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而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异的五个方面的互补作用 ,是佛教能够被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①迄今已近两千年。在这漫漫的岁月里,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文化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受佛教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本文将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18,(4):127-134
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形式的影响可从义疏体、问答体、法律语言及图表规范等方面来思考。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疏解经义,很早就向中国传统注疏方式学习,在其获得发展后反而以自身的"义疏"语词影响了《唐律疏议》的表达。对比秦汉律、唐律与佛教的问答体结构,可以发现《唐律疏议》的问答体结构与佛教更为相似。此外,相较于前代法律,明律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简洁性与通俗性,此固与其传播的内在需求有关,也与佛教因为传播教义的需求而在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畅 《法制与社会》2010,(31):242-242
隋唐时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完成时期,也就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隋朝虽然是个十分短暂的朝代,但是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其取得的成绩却是不可忽略。由于隋朝较为短暂,并没有太多鲜明的主流观点遗留下来,所以本文先引出司马迁这个对后世,包括隋唐时期影响甚重的哲学家的思想,接下来,又描写了隋朝代表人物王通、孔颖达等人的思想来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 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及其初步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并活跃着一股要求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新思潮,即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这种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被统称为早期维新派。就法律思想方面而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因缘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张爱玲等人的因缘写作,一是源于因缘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二是源于明清小说对世俗化因缘的描绘.文化心理的变动制约着现代作家的因缘写作.因缘在现代作家笔下具有多种含义,其叙事格局也有摆脱佛教影响的倾向.就因缘叙述所具备的现代特性而言,启蒙作家是完成的现代性,张爱玲等人是未完成的现代性,是一种融合有传统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道家互相排斥、影响和融和的过程,本土化为中国佛教。佛教在充分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到佛教禅宗的阶段,明显地体现出佛道合流的趋势,两者接轨,密不可分,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交融的瑰宝。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两者之所以能够融合,因为其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西藏旧法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旧法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牟军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等国传入西藏,在与吐蕃原始宗教──钵教的长期斗争中占了上风,在雪域高原得以发展,并在吸收钵教中有利于统治者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带有西藏地方特点的佛教,俗称“喇嘛教”。佛教的传入及后来喇嘛教...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习佛乃其遭遇促成,实不得已。柳氏在遭贬之后,由于思想上的苦闷,情感上的抑郁,身体上的虚弱,遂长时间浸润于佛教以抚慰其痛苦心灵。同时,他又从一个儒者的思想认识来看待佛教,把佛理当作重要的“佐世”之道,志在援佛入儒,“统合儒释”。这些动机导致他的佛教信仰不可能虔诚,对佛理的研究也不可能深入。而这种不虔诚的佛教信仰最终也必定无法彻底使柳宗元从政坛失意、被贬南荒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柳氏习佛的动因和目的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19,(3):117-12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外交官,他较早地走出国门实地考察日本、欧美等国家,亲身感受到列强崛起、中国落后的严峻现实。作为一代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始终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理论和具体路径。正是在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性认识中外差距的共同作用下,黄遵宪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平等法律思想。该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已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相似文献   

13.
自佛教经由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不但被中国吸收,并逐渐地本土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的佛教,以佛教为标志的印度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同领域与各个层次都留下了深刻烙印。而后,中国将已经中土化的佛教,再输入到朝鲜和日本。我们对精神的始发,怀着珍视的态度,保护着考古出土的一点一滴。上海博物馆2014年末与2015年初的特别展出,衔接的办展主题皆以考古发掘遗迹为主,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7,(4):3-18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为了促成中国人对于佛教名相的理解,竺法雅开创了格义之法。清末民初,在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早期,格义之法再次浮现:外来的法学被理解为中国的法家学说,法家学说与法学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建构成一种虚拟的对等关系。其中,严复运用格义之法,以中国固有的"法家"解释西方的"法学家";梁启超、沈家本、胡适等人以外来的法学解释甚至取代中国固有的法家学说,则是对反向格义方法的运用。反向格义也是格义。无论是以法家学说解释法学,还是以法学解释法家学说,都表明格义之法乃是中国现代法学兴起的一个环节。回顾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的建构及其终结,省思格义与中国现代法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是当下及未来中国的法学实现理论自觉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9,(5):121-128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彻底转型,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用西方观念"整理国故"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用"神权法"一词描述中国古代早期法律思想即是明显一例。中国的国家与法律产生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初始组织形态与西方国家迥异,因此国家的运作形式及与之伴随的政治管理方法皆有不同,这决定了用以维系中国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法律思想也会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差别。厘清并突破这种概念上的"附会"之意,去伪存真,有利于我们认清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立足点,创造出适合本民族需要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治疗最初传入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本民间心理治疗著作、作为学科开始的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建设的心理卫生运动。就近代中国思想史的脉络来看,这三者都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有关,当古老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科学与民主的感召下,呼唤"个人"的进场,又难以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于是,诞生于西方的现代心理治疗在传入中国社会的早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潮:中国化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中国化。前者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概念解释心理卫生,后者则是在西方心理卫生基础上进行中国化。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将心理卫生运动推向高潮。本文在挖掘了大量珍贵史料的基础之上,回顾了心理治疗最初传入中国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今心理治疗中国化道路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可以成为中国心理治疗的理论资源;需要反思心理因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条件,重视社会文化脉络;心理治疗需要打开学科界限,尤其需要重视与人文思想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与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传统的宽严相济思想的渊源宽严相济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政策,对于正确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宽严相济作为一个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手段和理念,最初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政策。其思想来源于我们国家悠久的统治历史。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就在不断探  相似文献   

18.
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的一生与佛教关系密切,纵观其作品可以看见解脱、顿悟、众生平等、性空以及佛教改革的思想。这既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而上下求索的精神,又使其作品蒙上了“痴”、“狂”、“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董赫楠 《法制与社会》2011,(13):273-274
黄老思想形成于战国中期,汉初作为国家的政治思想主体应用于政治舞台。黄老学派吸收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及其他各派优势,顺应时代发展,并成为与法家、儒家并立的显学。由于黄老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因此它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基础的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老思想内容本质的理解及研究汉初选择黄老思想作为统治者意志的原因,来看黄老思想对汉初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法学思想。自然法思想作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法治建设可以借鉴的重要思想。它阐述了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治社会形成的影响,并从我国的传统法制观念入手,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论证了自然法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