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如何对青年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近三年来,我们在研究青年的就业与劳动问题时,设计、组织与参加了九次调查。在对各种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青年的调查研究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一谈两个方面的启示。一、要注重调查材料的信度与效度通过调查,占有大量的材料,这是进行理论概括的先决条件。但是大量的调查实践使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青少年问题当作科学来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为了使这项新开辟的科学研究事业能够沿着科学的轨道顺利地发展,必须明确它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重视解决青年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为此,我们用书信的方式,请从事青少年科学研究的同志就青少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展开了初步讨论。现以笔谈会形式摘要发表,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研究轨道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了总结和推动青少年研究的深入开展,全国青年研究学者协会和《青年研究》编辑部定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行青年研究笔谈会,就以下选题进行交流: 一、青年研究领域中建立青年学的必要性和理论条件;青年学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方法。二、青年研究近十年发展中的成就与进展,问题与困惑。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是否已经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科学的百花园里,近年来增添了一株生机盎然的鲜花——以青少年为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青少年研究所为标志,表明对青少年的科学研究正式纳入了国家科学研究的规划,并带动不少地方先后成立了一批专门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出版了学术刊物,从事青少年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这项研究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适应了各国青少年研究日益兴旺的世界潮流。下而仅就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对它的发展过程作简明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1993年12月21日上午,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书记赵实同志在团中央大楼会见了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魏久明、谢昌逵,副会长金志堃三位同志,现将谈话要点整理如下: 魏久明,谢昌逵两位会长先后介绍了研究会成立的经过,这个研究会的基础是十多年来社会上形成的一支热心于青年研究的力量。他们有社会科学界的,有大学有关学科的老师,有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一些老共青团干部。他们在多年的研究中,在国内、国际都建立了联系,出了一批成果,锻炼了一批年轻的青年研究学者。现在以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的名义组织起来,隶属于中国社会学学会,是它下属的一个专业研究委员会。这个组织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国际社会学会及下属国际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相对应,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九三年三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以《现代化与青年》为专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金志堃同志就是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青年科学(指的是青年科学系列,包括青年生理学、青年心理学、青年教育学、青年社会学以及正在建立起来的试图包罗万象的青年学,它们的理论体系以及他们的所有研究成果)在中国这个青年人口比例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们撰写的第一批青年社会学、青年学的专著,几十家青年学术理论刊物争鸣斗艳,各个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研究青年的科学成果与日俱增。本文这里提出一个似乎不为人们注意的问题:青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运动六十二周年的时候,我们访问了新成立的青少年研究所。这个所的任务是对青少年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向党和政府提供政策依据。我们从研究所开列的十多个研究专题中,找出一个为社会上(也包括青年自己)所广泛关心的课题,向研究人员请教。这个课题就是:青年工作的辩证法。 把握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 我们的话题,从“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  相似文献   

8.
(一) 早在80年代之始,也就是青年研究进入科学研究阶段之初,便有拓荒者发出建立“青年学”的呼吁,期望建立从整体出发的、综合性研究青年的“科学群”,并对这一科学群作了分支众多、多姿多采的描述。到80年代后期,这种理想在耕耘者的辛勤努力下变成了现实,青年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片繁荣:青年研究机构与学会相继建立,研究刊物不断涌现,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单学科青年学及其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相继建立,青年科学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9.
青年问題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承认,并在当代社会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末的西方青年“造反”运动震撼欧美,给予青年问題研究以有力的推动。近二十年来,随着一系列专业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建立,青年研究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和青年问题研究者L·罗森马耶尔指出,七十年代以来,青年社会学不但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超越了“特殊社会学”的阶段。一般认为,超越單纯生理学的覌点而对青年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早期的  相似文献   

10.
《青年研究》从青少年研究所一成立,就开始发刊,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如果从团中央研究室一九七九年八月发刊的《青年研究》算起,就有了将近四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它不断成长,到了今年,改为月刊,开辟栏目,向正式公开出版的目标前进。《青年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整个青少年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的现状。《青年研究》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主要是全国的同行、关心青少年研究的各方面同志、以及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期,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处在关键的地位。加强对中学生的研究,是青年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中学生思想工作如何改进的探讨,也是如此。下面发表的两篇文章,对于中学生思想工作的改革作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有待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篇文章对于当代青少年是否存在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因为青年的前途与命运与我国整个形势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希望能够引起争鸣以求得比较科学的认识,有利于青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198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断的成立算起,青年研究已有了10年时间。回顾青年研究的历史,我们既无须为缺憾而妄自菲薄,也不必因成就而踌躇满志。进入90年代,青年研究也处在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转折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青年研究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青年研究在90年代的发展趋向。一、学科建设将有新的发展学科建设是我国青年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由之路。“学科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青年研究由单一向综合、由零碎向系统、由经验向理论的过渡时期已经到来。尽管目前青年研究学科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我们否定“科学化”这一大方向的理由。任何新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将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的轨道虽然在70年代末期才开始,但由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投入的力量较可观(社科院系统、大学系统、共青团系统、各种青年研究会等),因此发展的速度较快。这可从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青年研究的论文、专著、译著之多以及许多地方都有青年研究的刊物和经常召开青年研究方面的会议得到证明。由于青年研究的发展势头大,所以青年理论研究有早熟的趋势,表现为青年理论研究已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同志已经着手或正在着手建立《青年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4.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学科建设研讨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3日在井冈山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着政策科学基础理论、政策实践和政策科学如何为政策实践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多数学者认为 ,当前 ,政策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应是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 ;政策实践研究的重点应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科学如何为政策实践服务应重点探讨政策科学理论进入政策实践的途径。这是政策科学学科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一、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政策科学理论体系问题有的学者提出 ,要…  相似文献   

15.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青年研究始于何时近来我读到一些总结我国青年研究历程的文章,其中有好几篇都是把80年代作为我国青年研究的起点,如有的说:“如果从198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成立算起,青年研究已有了10年的时间”。有的说:“70年代末以前并不存在着具有科学意义的青年研究,也没有遗留下经得起历史与现实检验的具体成果”。事实呢,并非如此。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史料以及我的经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青年研究早在8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个观点,我在1988年1月出版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青年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1968年建立了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1975年由共青团中央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合组成青年问题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以协调全国的科研工作;1984年苏共中央在一项专门决议中向苏联科学院、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和马列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又提出全面研究青年问题的重要任务,要求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科学家们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此后,各系统分别召开会议加以落实,苏联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也加入协调委员会,并责成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必须把青年问题列为自己的重要科研项目,决心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青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异常活跃,成果累累,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科学的繁荣。伴随着全国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经济理论报刊迅速增加。经济理论研究真正进入全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一、近二十年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四年,在三项大型连续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群体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评价;(2)青少年对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的自我评价;(3)不同群体对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4)青少年时科学相关问题的态度(5)青少年对科学常识的了解程度(6)青少年对迷信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研究现状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青年问题及青年工作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青年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时地反映出了青年对社会改革的思考、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青年思潮及青年价值观的变化等一系列思想发展轨迹;二是从生理、心理、社会、青年观念等不同的侧面对青年展开多角度的研究;三是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青年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这些研究对社会认识青年、对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年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一是以抽象的主观思维取代科学实证,采用“经院哲学”的思辩模式,搞玄学研究,囿于从书本到书本的概念堆砌、或空洞、华丽、夸夸其谈,或生涩、离奇、故弄玄虚;二是热衷于青年“本体论”的研究及“青年学”的内涵、外延诸多概念限定的争论、阐述,轻视实践,轻视应用研究,对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