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6,(8)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居、资源丰富、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在这样的地区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武陵山民族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命题.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我们党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人民大众头脑,并成为人民大众指导实践和开创未来的理论武器,这就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具备理论前提和实现条件,抓住重点,找到有效路径,苗准切入口.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跨境民族地区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跨境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分析跨境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跨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在我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践,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整体推进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新生代农民和广大农民的梯次推进工作,确保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农村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i兑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建党90余年来,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中国的客观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沦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建党90余年来,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中国的客观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理 《理论导刊》2012,(5):43-4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曼莲 《学理论》2010,(25):24-26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是指民族地区全员开拓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引领未来。其特点有民族性、民众性、集合性、创造性、开拓性、超前性、新颖性等。突出这些特点而创新不易,但不神秘,相信人人有创新潜质。要全面培养普遍适用的创新素质和特殊创新素质,切实行动,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激励执着,永不言败,直至实现创新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差异性社会状态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三个范式的转换,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范式由以往权威主体转向人民大众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范式由以往宏大叙事转向现实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场域范式由以往主观灌输场域转向客观现实生活场域。  相似文献   

10.
万翩 《学理论》2012,(7):35-36
1978年我国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摈弃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进程。"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提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适应  相似文献   

12.
邵夏龙 《学理论》2013,(11):3-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主体、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尊重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正确思想路线等各个方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证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客观需要、重要基石和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指导生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才能真正化为人民大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遵循历史轨迹,九十二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建国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一开始,她就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为宣传、组织工作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主客体是人民大众是的双重属性。1925年,党在通过的《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应当作群众中的鼓动和宣传。每一个党员不论他在什么地方,都应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深刻审视意识形态这一范畴。意识形态科学性以反映社会存在为前提,要反映现实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以突出民族特性为立足点,必须尊重民族历史;以社会实践为价值追求,必须体现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抓住"六个着力点":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保证;实事求是,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之源;求真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关注民生,落实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8)
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民族群众、实现人民思想统一、使民众齐心协力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我国政治局面稳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调查实证,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分析得出经验启示,以便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付丽娟  沙磊 《学理论》2012,(31):8-9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同时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为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全面认识新媒介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需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系统把握。联系政协工作实践,学习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做到"七个认真学习领会"。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的主题,切实解决举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2)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6年又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国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是否达到小康,抑或小康社会建设达到了什么程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主题,并实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