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态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与供给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极易导致非常态公共服务危机。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非常态公共服务问责制。当前,完善非常态公共服务问责制,需要着眼于确立多元化的非常态问责主体,规范非常态公共权力,提升非常态公共需求表达与公共服务回应能力,重构非常态政府业绩与责任评估体系和加强非常态问责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21,(1):18-27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个结构性命题,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蕴含着从"局部聚焦"到"全景关怀"、从"单层供给"到"多层多类"、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的趋向,并最终指向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质与量的阶段性适配、推动供与需的高效能平衡等三大目标。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转进、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以使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的现实背景下,遵循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文章指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供给、需求与制度的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分层分类协同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资金投入机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识别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机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六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连市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体制机制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断提高的高质量服务需求的问题,必须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建立竞争性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资源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组成机构,承载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核心体现和基础。伴随着公共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供给端改革发力向需求端传导,是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供给主体定位,以良性协作、达成行动为归依,利用社会与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多元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双到位"。  相似文献   

5.
郑会霞 《学理论》2014,(8):56-5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单靠政府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需要社会组织承担以往政府不能、不宜和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如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社会协同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完善监督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完善政府购买机制。  相似文献   

6.
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滞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协同学揭示了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机理与规律,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应走一条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互动,辅以监督、反馈与评估等配套机制的协同供给模式之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阳 《学理论》2013,(13):54-56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在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下,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增强公众服务的供给能力。着重分析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内部体制改革、民营化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三个大方面探索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是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它通过重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在合作网络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关系,对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从合作机制看,大数据技术营造了互信互依的社会氛围,提升了公共服务主体间的信任水平,注重公共价值创造,避免由于技术壁垒造成的权利剥夺。从分工机制看,大数据技术使公共服务供给分工网络更能满足要求,同时还能产生“零工经济”的新生产模式。从决策机制看,公共服务决策经历了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从权威决策到民主决策的变化。从整合机制看,大数据技术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的协同性,实现了资源与需求的精准配置和动态配置,建立了以提升幸福感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 《学理论》2008,(16):33-36
建构服务型乡镇政府需要科学合理的机制作保障。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体制、压力型体制和人事制度,乡镇政府必需要有足够的财力、充足的精力和适合的人力来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其次。要从公共服务需求信息的输入、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公共服务的绩效考核三个环节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常用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适用于我国时遇到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公民互助的公共服务协同生产模式.公民并不是单一的、均质的主体,公民内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使公民可以通过互助互惠满足彼此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民与政府协同生产公共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政府、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依赖.此外,这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不仅具有技术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会带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改善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减少社会失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公共服务最大的供给主体政府的供给的滞后,伴随着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迅速增加的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私人化现象大量出现,充分表现在农民家庭自我供给、市场购买和压缩公共服务需求三个方面。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服务需求,而且资源整合度低,造成了农村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难以兼顾。因此,要解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较快增长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供求失衡造成的公共服务的私人化问题,必须在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与提高农民合作的方式与水平,整合资源,提高自我供给能力,才能双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数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种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地区发展。有必要通过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模式、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建立并完善基层公众利益需求表达机制等路径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果不均等、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与城镇化的进程不同步、地方财政支持与基本公共服务"刚性"需求增长不适应、供给制度"碎片化"、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保障省级财政支付"纵向"均衡与县(区)"横向"均衡,畅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利益表达机制,创新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态势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日益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养老服务职能转移、委托和分解给专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置于政策网络中,分析内在治理机制,探讨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关联很有必要。研究发现,政府购买社区居家服务实践中存在政府主体与服务供给主体互动不足、政府主体对需求主体保障不足、服务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匹配失衡等问题。对此,从优化合作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福利保障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机制、转变服务供给机制、建立需求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联结民心。近些年来,长株潭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精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仍有差距。都市圈居民十分关注政务服务和教育,其中教育不公是热点。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商机制、在公共服务标准方面达成更多共识、深化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合作、加大资源配置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8.
论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耘 《理论导刊》2007,(5):77-79
在市场因素作用不断增强、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量日益增长和需求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应进行市场化改革。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方式在效率方面各有优缺点,而且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别和性质选择适合的供给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购买是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融合创新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的优势,并呈现出新的供给机理和特征。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践中,三重机制的作用发挥存在不少问题与困境,制约了政府购买的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三重机制的问题分析,在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渐进改革的推进中,要加强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的政府引导,完善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相关制度,以增进竞争为核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程度,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为核心增强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以理性的社会参与扩大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仍存在着供给不足、分配不均以及提供方式单一等问题。把无支配作为标准来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的无支配、共享的无支配以及供给方式的无支配,对于加快改善我国公共服务现状,满足人民需求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