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韩生  柴宏帅 《学理论》2008,(22):17-18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创新理论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价值标准的定位,"三个代表"是执政理念的提升,"科学发展观"是发展道路的取向。从根本上说,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创新理论都体现着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继往开来。我们可以说,以人为本正从历史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本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罗尔斯顿生态观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都关注生态问题;肯定自然先在性,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们的生态观本质差异体现在:马克思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罗尔斯顿是以培育人的生态伦理实现人对自然德性之爱。通过对两位思想家生态观之比较,启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应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生态观,吸收和借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注重提升公民伦理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位一体的统一;坚持自然关爱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完善制度基础上培育关爱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奉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博大精深.在他的诸多著作中,人,尤其是现实的个人,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中,他更加重视人的自由发展.当前,研究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个人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对我国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社会和谐是人们追求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对人的束缚和压抑,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规律和前景,为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称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其中,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自由个性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提法表明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虚假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进展相一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发展主体、目标、内容、机制的内在统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 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启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从重视物质财富增长到重视人的价值提升的范式转换。这一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本位的发展范式蕴涵着诸多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而全面是人的发展的价值诉求;有效高速是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全面协调是实现人、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经济的高速有效增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等价值理念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存在方式辨证统一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共同构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体系。理解并把握这一价值理念体系内各价值理念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解读和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10.
乔雪艳 《学理论》2011,(29):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指将人看作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即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品德和性格,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趋向自由全面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必须向养成教育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主体间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佘晔 《学理论》2014,(4):48-49
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自由观。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人学意蕴,有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积极地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达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唯物史观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人的自由发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制度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7,1(5):50-53
制度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是在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文明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制度的设计、安排、运行和变迁着手,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细胞的活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区分“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异同的意义“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现在许多人对“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的理解各不同,对二者的异同有些模糊。其实“人本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人本主义”英文是“humanism”,系从德语humanimus译过来的。马克思不是人本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与抽象的人本主义简单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提法,笔者感觉不妥。党中央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其内涵,即共…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和贯穿了整体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梁新颖 《学理论》2009,(4):9-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把以人为本思想提到战略指导高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精神实质是要在批判中建构一套能够充分表达社会进步趋势以及人的平等、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批判与构建的对立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在机制和理论特色。持守和弘扬这一批判精神,必须在理论上全面论证共同价值理念的本质特色与合法性根据,在实践上探索其形成的主要途径与具体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视阈下的人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有着实践活动的人。人类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正是通向人类终极幸福生活状态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自我理性的实践。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正是以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为起点的。理论的批判性与实践活动的革命性的统一,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基本指导原则。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践和理论的创新,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