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萧楚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楚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1995年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诞辰100周年到2005年他诞辰110周年的10年间,中共党史界宣传和研究恽代英的新成果迭出,首先,宣传恽代英有新的发展,其次,研究恽代英生平和思想的论文有70余篇,不仅包括新史料的被挖掘,而且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编辑、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和贡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恽代英是哲学“科班出身”。五四前后他发表的《经验与智识》、《怀疑论》等文章,不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认识的来源及形成、认识的层次、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等重要内容,而且还逐步提出了认识的实践价值思想。恽代英的认识论内容涵盖全面,既融会了当时中西哲学认识论的主流思想,又有所增益,达到了当时中国哲学思想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是中共领导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大革命时期该刊共出版168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留下了240多万字的思想财富,发行量最高时达3万多份,是这一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中国青年》以指导中国青年革命为宗旨,编辑队伍精干,刊载内容丰富,稿源充足,栏目广泛,出版发行成绩显著,作者与读者遍布海内外,文风激情热烈又不失冷静持中,其停刊是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之使然。《中国青年》是一个成熟的革命刊物。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22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第九次代表会议暨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我院副院长李家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我院学报主编周晓燕参加会议并做工作报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姚申、《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青年院校学术期刊的领导及编辑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就学术期刊未来发展做了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6.
创刊于1989年的《中国青年研究》,伴随改革开放的中国和大变革时代的中国青年走过了探索奋进的30年。她不仅赢得了国家所有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认可,也创造了学术期刊发行量一骑绝尘的成绩。青年本位的立场、鲜明的问题导向、求实的理论风格、促进青年与时代良性互动的责任担当,共同构成了《中国青年研究》鲜明的办刊特色;打破学科壁垒,凝聚作者队伍,坚持质量第一的选稿用稿标准,推进专家型编辑团队建设,是《中国青年研究》30年成长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青年》周报常处于半公开和秘密发行,以湖北人为主的编辑队伍以此为平台引导青年进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通过他们思想性、艺术性的努力,以及坚定的党性和前瞻的眼光,《中国青年》的发行量逐步增长。对该刊主编交替情况和若干历史细节作考证,对于认知刊物形成的风格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悍代英是哲学“科班出身”。他大学期间系统表达的人生观思想包括生死观、苦乐观、善恶观等,这些思想独标新义,是“从根本上就理推究”。恽代英确立人生观的实践有一个演进过程。他树立人生观的实践于己来说,是其生活追求和走上革命之路的基础;对于其他有为青年来说,则是他们修炼道德品质和展开道德行为的榜样。恽代英的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人生观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恽代英确立社会主义理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为追求真理 ,恽代英一方面认真剖析了时兴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将它们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对照分析和审慎比较 ,经过认真鉴别 ,他理智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 ,并产生了对它的坚定信仰。探索上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恽代英顺应历史潮流选择社会主义的过程 ,对于今天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多元意识形态下我们进一步明确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进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绳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哲学、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与写作。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他积极地思考着青年问题,他对青年的内心困惑、青年的人生观以及青年的思想独立与自由等都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其青年观对当代中国青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人口和青年发展统计报告(2017)”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青年发展领域为依据,以中国14-35岁青年2015年度发展状况为主要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法律年鉴2016》、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6》等全国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涵盖青年人口、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姻、青年就业、青年政治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残疾青年发展)、青年留学、女性青年和少数民族青年共1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这是鲜为人知的光辉一页.在中共“一大”的安全保卫工作中,青年女性工会悟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她的勇敢、机智和无限忠诚.她是浙江嘉兴人.求学时期就接受了李大别、陈独秀、李达等人的影响.1920年成为陈独秀倡导成立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团员.她参加了“五四”以前进步妇女徐宗汉等人在上海组织的“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并担任该会主办的《妇女声》半月刊的编辑,经常到工厂对女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鼓动工作.从而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和妇女解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在恽代英研究中,关于他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论述,迄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正是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恽代英之论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历经三个阶段。他论述了孙中山的毕生贡献和革命功绩,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理论创造,孙中山思想理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对国民革命的指导作用。其论述具有针对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促进国民革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同时期中共思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理论家,也作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之一,恽代英以自己的行动体现爱国的情怀;以自己的言论来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不断探索实现救国的途径;追逐时代的步伐,使爱国主义意识不断升华,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蔡和森主编或编辑党团报刊,开创了党的教育宣传工作;他参与制定了建党初期的宣传教育工作政策,并将这些方针政策付诸宣传实践,促进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展;他分管、主持和领导教育宣传工作,形成了许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他极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宣传策略,为党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正规的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905年(10岁)—1908年(13岁)的小学和1913年(18岁)—1918(23岁)的大学两个阶段。幼时和中学阶段的教育都是在家自学,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掌握了独到的科学学习方法,即是:学贵知疑、学贵知问、以我为主。恽代英刻苦自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历史上启迪了广大革命青年,而且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当下,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曲家、艺术家王洛宾在其长达60年的艺术生涯中,留给世人由他创作、收集整理、改编翻译的近千首歌曲。其中,他所收集编译的十几个民族的民歌有700多首。此外,他还创作过6部歌剧,出版过8部歌曲集,其中的优秀歌曲传唱到全世界。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日宣传组织,他所创作的《老乡,上战场》、《洗衣歌》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后,他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获新生的王洛宾以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带血的项链》、《托木尔的百灵》、《奴隶的爱情》3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以反映哈萨克族生活为题材的《带血的项链》于198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会演,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蒋光慈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但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导致了他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形成吊诡:他主张书写工农大众的生活,但在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最成功的却是与自己同阶级的进步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他作为革命文学的旗手,却在一片喧哗的革命文学创作潮流中创作了非主流的《丽莎的哀怨》。为人诟病,乃至其人生际遇也历史性地出现吊诡。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曾以广大青年为主要对象发表了诸如《敬告青年》、《新青年》在内的一系列论文、随感录,体现了他的青年观。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学者对陈独秀的研究成果,综合研究陈独秀的青年观的理论内容和主张,对青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