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外贸出口持续疲软,迫切需要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可以看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仍存在诸多难题.因此,必须加强体制创新、明确创新主体、推动金融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才能真正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长江隧桥贯通到上海中心封顶,从青草沙水源建设到智慧城市,在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科技,以一种隐性的力量在服务、便利、推动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条主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具体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求我们,以理论创新为科学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创新为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吴先满  张莉 《群众》2013,(5):64-65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部署,并将其置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更是体现了国家明确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路径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1,(1):21-23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江苏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那么,创新驱动战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郑向京 《政策瞭望》2006,(10):37-38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而能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尤其是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温州经济发展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先发优势趋于弱化,增长后劲有所减弱。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去年推出“四大工程”建设,使全市经济在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有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  相似文献   

8.
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坚定了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心和信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等“四不”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相似文献   

9.
宁春梅 《山西政报》2009,(16):76-7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各个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一、正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这是我们党在关键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  相似文献   

11.
, 《人大研究》2013,(2):53-56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央已经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刻不容缓的重要地位。因此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总揽,统筹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与降本减亏的双赢,既是火电企业当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和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发展之计。  相似文献   

12.
程言君 《淮海论坛》2011,(2):13-16,12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这一指导思想内容。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阐释。要求从人的生存和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3.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9,(24):4-4
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主题。本文从沈阳实际出发,提出建设和谐沈阳要以“工业立市”为依托,统领经济工作;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发展的带动力上要由传统重化工业转向信息产业和先进技术,在发展条件上要由不协调、难循环转向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观念上要由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以支柱产业集群为重点,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里.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提法.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民政事业发展步伐。总的思路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现在起5年内基本建立“五个工作体系”。 “三个转变”:一是指导思想的转变。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工作对象上,从过去主要为传统的民政工作对象服务,转向为城乡困难弱势群体为主的广大群众服务;在工作目标上,从过去主要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权,转向既保障群众的生存权,又注重维护他们的发展权和民主政治权利;在工作重心上,从过去以农村为主,转向城乡并重。二是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从过…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3,(2):34-3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怎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2013年1月13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经济转型之路”新华高峰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用国际化的大视野,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阐发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总结江苏品牌建设的好经验,提出经济转型的新对策,为探讨发展模式变优,推动产业发展从“高碳”转向“低碳”、从制造型转向创造型,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现摘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3):21-2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梧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小康礼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培林 《乡音》2015,(4):35-36
“新常态”是表述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概念。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定义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第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通常是联动的,  相似文献   

20.
胡德锌 《重庆行政》2010,12(4):38-39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