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从其成立之初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地理整体意识和利益整体意识.正是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地理整体意识,东盟才能够克服内部的分歧和排除外部的各种阻力,吸收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加入东盟,使其成为一个包括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组织.正是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利益整体意识,东盟才能够争取到其单个成员所无法得到的利益,而且在面对西方大国的压力时,能够采取一种强硬的立场,很好地维护其成员或准成员的利益和尊严.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国家间冲突,维护地区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这一直是战后国际社会和区域主义实施冲突管理的基点与诉求。东盟根据联合国宪章、万隆会议精神和其他国际法基本准则,结合东南亚国家的冲突管理实践,制定和实施了一套被誉为能够体现东盟方式基本特性的冲突管理模式。本文主要考察了国际冲突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东盟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冲突类型及其管理方法以及后冷战时代东盟冲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以内部—外部力量互动论、国家—地区利益互动论来解释东盟演进的动力.本文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提出安全—发展目标互动论,探究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关系,加深对东盟未来的利益诉求、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的认识.冷战时期,东盟为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的生存与自主,在安全目标上以东南亚中立化力求战略自主、避免外来干涉,在安全手段上侧重和平解决争端,强调加强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和地区抗御力,故而安全成为东盟演进的主要动力.冷战后,东盟顺应全球化和地区主义的趋势,把地区发展作为组织演进的中心和动力,在政治安全层面强调以发展安全为主,在经济层面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社会文化层面致力于维护民族特色、塑造地区共识.话语认同对于东盟的地区合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从安全到发展,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议程设置;从东盟到印太,话语认同影响东盟规范的扩展范围;从"选边站"到"东盟中心",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路径选择.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话语认同在东盟未来发展进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顺利崛起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着重处理好经济与外交、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周边与非周边、现在与将来等几对重要关系,有针对性地制订我国对周边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中亚和印度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一体化中的中-日-东盟三角关系之互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锡镇 《东南亚研究》2003,(5):31-36,42
东亚地区一体化,特别是东亚自由贸易的目标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其原因在于该地区现存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区外大国势力的牵制、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的处理失当以及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与现实威胁而导致的民族隔阂和互不信任.而作为核心大国的中、日两国之间互不谅解和不合作是东亚一体化主要的障碍.在东亚一体化的缓慢进程中,东盟发挥了倡导和牵头人的作用.中国采取了迂回战术,以东盟促日本,带动了日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中-日-东盟三角互动关系成为东亚一体化过程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对北冰洋的战略关注不断升温,并积极行动参与北冰洋地区事务。日本对北冰洋的关注和参与,既有各国日益关注北冰洋问题的国际背景,也受到日本自身国策及海洋战略的驱动。日本对北冰洋战略价值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缘政治与安全、资源与能源、航路与贸易、气候与环境、国际影响力等。日本主动提升北冰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强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介入油气开发和航路开拓,策动"北冰洋外交"以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融入北冰洋开发的利益分享和规则建构过程,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状况影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选用1994—2003年的数据,运用一些指标对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发现: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在贸易方面的联系很紧密,尤其是日本在贸易方面对东盟的依赖程度较强,且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互补的贸易有所增加,但增长较慢;双方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对方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刘阿明 《东南亚研究》2023,(4):1-16+154
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外交互动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自2013年启动以来时断时续,却在近几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纵观东盟在磋商中集体立场的演进,维护地区国家间和平关系、确保东盟中心性两大共同利益是促进东盟集体立场形成的主要动因;而成员国利益的差异性、东盟的组织特性则不时将东盟立场拖入困境。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政策因素则既凸显了东盟共同利益,又增加了其集体行动的难度。在共同利益驱动和集体行动困境的交替影响下,东盟立场虽然助力“准则”磋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进入细节化磋商后势必面临不确定性。为使磋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去小集团化”“去国际化”“去安全化”“去唯国际法化”和推进务实海洋合作的方式,构建以“东盟方式”为基底的“准则精神”,是未来东盟以集体立场促进磋商取得进展和“准则”发挥实际效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安倍政府“巧妙”利用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的重要节点,通过频繁的政治互动与密集的经济合作,深化了日本与东盟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维度上的政策拟合度。不仅如此,迫于现实与战略层面的利益考虑,安倍政府试图借助政治拉拢与经济控制,把东盟塑造成“遏制中国发展”的潜在战略盟友。但由于存在过分强调主观意志、工具主义与利益至上等严重的局限性,日本安倍政府对东盟的外交战略注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难以在现实层面拉拢东盟构筑对华包围圈。  相似文献   

11.
东盟的"5-1"决策方式和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决策惯例是东盟正式决策机制所没有的,是东盟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东盟决策机制的创新;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东盟具体合作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的海盗问题与亚太地区安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可 《当代亚太》2002,(3):46-51
近年来,东南亚海域的海盗活动日益猖獗,引起了亚太国家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东南亚海盗的特征、成因,比较了东盟、日本、印度和美国在反海盗上的立场,认为日本和印度海上军事力量介入东南亚海域这一动向,势必打破原有东南亚海域海上军事力量的平衡,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王玉主 《当代亚太》2006,81(7):38-47
本文结合东盟前期(1967~1992)的冷战背景以及东盟在经济上对美、日等西方国家的依赖,从利益交换的角度对东盟的区域合作进行了分析,认为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都是对外部影响的妥协,是可以从东盟寻求自身利益的角度给以解释的,即这些合作是为了与外部进行利益交换。  相似文献   

14.
东盟作为澳大利亚的近邻,在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地缘政治特性、经济利益牵连、安全和防务因素使得与东盟关系成为澳大利亚最看重的对外关系之一.总体上看,澳大利亚的东盟政策经历了酝酿、成型、调整三个阶段.本文梳理了澳大利亚东盟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澳大利亚这个具有特殊地理位置与政治文化背景的国家如何试图在东南亚地区发挥作用,并分析了澳大利亚东盟政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美国自提出印太战略以来,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印太战略支柱型国家积极响应,各自出台了本国的印太战略,形成了所谓四国机制。地处美国印太战略核心区域的东盟一直没有受到美国应有的重视,东盟对于印太战略也表现出迟疑态度。东盟认为,美国印太战略阻碍了东盟的发展和安全。美国出于无法单独应对中国的认知,推行印太战略的东南亚化而非东盟化,目的在于安全上侵蚀东盟的作为空间,实质上却消弭了东盟的内部团结,动摇了其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最终给东盟造成经济地区主义与安全地区主义、传统安全的方式与东盟方式之间的矛盾和维护东盟外部中心与内部团结冲突三大困境。东盟虽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但却面临对其国际地位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亚洲有广泛的政治、商务和战略利益,为此,美国提出了对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即通过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的签署,提升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并通过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的领导作用,保障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还包括:通过"东盟企业发展动议"积极参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新时期的对华战略,在军事和亚洲事务上与日本保持合作,并把印度作为制衡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伙伴国,从而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南沙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国家是我们的友好邻邦 ,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 ,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冷战结束后 ,南沙问题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处理好南沙问题以使我们在该问题上与东盟有关国家的矛盾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最为巨大,在从旧格局向新格局过渡时期,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争取战略优势和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欧洲国家或集团之间战略性争夺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印太地区权力转移进程的加速,地区安全秩序开始变革,主要国家间的关系也处于重构中.作为印太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日本与印尼以海洋安全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两国关系.日本—印尼合作既受到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也是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的主动作为.然而,其合作受到若干负面因素的掣肘.双方不仅对未来海洋安全合作具体设想有所差异,在印太安全秩序构建主导权上也存在"美日印澳"或"东盟中心"的认知分歧,而且印尼等距离外交传统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也会抑制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日本与印尼的海洋安全合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岳莉 《当代亚太》2005,(2):26-29
本文讨论了国际组织与成员国共同利益、国际组织与成员国个体利益以及国际组织与非成员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并从国际组织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角度,对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演变的原因做出了个案分析.同时指出,国际风云变幻只是为国际组织的行动提供了外部推动力,从本质上看,国际组织的一切行动最终根据其代表的利益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