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士对科学技术的曲折认识过程,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科学文化的艰难转型过程。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孕育、兴起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科学的文化力量开拓前行的结果。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与现代科技文明“同行”的社会文化,坚持以科技人化作为文化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使科学尽快从“物化”、“神化”的历史阴影中走出来,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用科学技术创新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职责决定了它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协(包括全国各级组织机构)成立50多年来,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文化或曰组织文化,即科协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先进性的历史。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先进的理论、经济、文化上面,而科学技术对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推动作用,从而也影响着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产物,应当而且必须产业化,如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回顾历史,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影响值得后人警醒。以史为鉴,发挥文化在科技转化、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禄春 《理论前沿》2002,(19):21-22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此意义上,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实现了密切关联.面对新世纪新发展,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问题是马列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邓小平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对我们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科学技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就要利用科技产品整理文化典籍、保护文物遗产,使数字化产品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利用科技平台,将传统文化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展览平台的影响力,增加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利用科技媒介,促进宣传手段多样化,促使传统民风民俗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利用科技手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技艺中的科学价值,并将之发扬光大,实现传统技艺的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根本的文化精神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出不同的人文精神.燕赵人文精神传承了燕赵文化的精华,是需要承继的珍贵遗产.大力弘扬燕赵人文精神对于构建和谐河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企业主体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形态的总和,它以农村文化为生长土壤,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性.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乡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企业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表现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形成于人民对社会核心价值的归属感.文化影响着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选择起指引作用.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因素间接发生作用的.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形成了当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理论机理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科学技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就是要:利用科技产品整理文化典籍、保护文物遗产,使数字化产品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利用科技平台,将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展览平台的实际效果;利用科技媒介,促进宣传手段多样化,促使传统民风民俗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利用科技手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技艺中的科学价值,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实现传统技艺的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之原因应从其科学技术体系、政治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性与实用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上的对立,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束缚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局限性、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剥夺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是科学技术实践本身及其形成的积极成果。从文化结构层次分析 ,科学文化包括器物的科学文化、制度的科学文化和精神的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科学文化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式。这种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性、自我更新的演化机制和无限发展的进步趋势。科学文化的先进性必然带来科学文化的全球普及即科学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科学文化不等于西方文化。科学文化强势发展必然对其他文化形态进行渗透和影响 ,推动人类文化向更高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抗与背离主流文化的“异构文化”现象正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它孕育于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失态、媒介行为、盲目从众和文化重构.要以历史的眼光客观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消解产生该文化现象的土壤,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对藏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思考,是扎西达娃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藏族仪式、民俗是作者借以表达此主题的文化形式.从《朝佛》到《西藏,隐秘岁月》,作者有一个简单批判到犹豫反思再到深刻领悟的思考过程.扎西达娃的创作始终植根于藏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他一直在追问:藏族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如何存在?因此,扎西达娃的小说是“西藏”的,与魔幻和荒诞并无多大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的高等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设和谐校园,而是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内涵制约制度的设立及形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制度要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其运行机制深受“天人合一”观、报应观、“无讼”的仁政观和盛世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慎刑”法律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得竞争、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该责无旁贷地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人大》2009,(3):57-58
4月7日至9日,门源回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纽,先后深入到县科技文化、农牧、教育等单位,对该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供和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本文主要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创新文化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往下要扎根在更深厚的民族文化创新土壤中,往高要有更超前的眼光,往远要有更广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