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0年5月6日,《武汉晚报》刊登了《准媳妇网上抱怨“啃嫩”公婆》一文,披露今年“五一”期间。文女士第一次上门拜见准公婆时。年纪尚轻的准公婆一开口便打听其收入、投资、房子等情况,明确提出今后都得靠他们养,文女士觉得难于忍受,以至于上网发帖,抱怨未来的公婆是“啃嫩族”。自始,“啃嫩族”一词便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2.
浅议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的继承权于恩忠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之间是一种姻亲关系,没有血缘联系。从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上讲,他们相互之间并无抚养、赡养的权利义务,因此各国继承法一般规定,无论丧偶与否都不能继承公婆或岳父母的遗产。但我国《继承法》第12条却规...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10,(11):58-59
法官:我和丈夫于2000年登记结婚。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婚后我们一直租房居住。2004年3月,我生下一名男孩。我公婆心疼孩子,便用他们自己多年的积蓄,于2005年底为我们购置了一套两居室的商品房,并以我丈夫的名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今年6月,我和丈夫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我提出要求分割公婆赠与给我们的房子,但遭到丈夫的拒绝,他说房子是他父母买的,我没有权利要求分割。请问他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4.
离婚诉讼刚刚审判,丈夫因车祸意外身亡。公婆背着儿媳将儿子的房产过户处理,儿媳无奈将公婆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5.
一场车祸使已有身孕的妇女翻译失去了丈夫,她为此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然而不久,公婆与她便爆发了一场“保根大战”。年轻的妇女翻译最终到医院做了“人流”,断了“香火”的公婆雷霆大怒,把她告到了法院……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与丈夫婚后一直与公婆共同生活。丈夫于1985年因病去世后我也未同公婆分家,公婆的生活起居一直由我负责。去年公婆相继去世,留下了部分房屋与存款。在处理这部分财产时,我丈夫的兄妹  相似文献   

7.
婆媳之间曾互敬互爱,和谐相处,儿媳孝敬公婆,公婆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左右邻舍谁人不夸.但忽然一天,这婆媳之间却反贴门神不对脸,老妪要将往昔疼爱伺候照顾自己的孝顺媳妇儿告上法堂,一时间,这一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陈先义 《中国监察》2011,(12):63-63
新年伊始,某县提出了一条“治县新政”,即要用孝道来考核干部。“新政”规定,辖属科局官员如果要作为预提后备干部,必须持有其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书”,无德不孝者一律不允许提拔使用。为何实施此新政,他们阐述得很清楚:“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任呢?对不孝顺父母的干部不能作后备干部考虑。”  相似文献   

9.
苏清 《四川审判》2002,(6):44-44
张某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死亡补偿赞46800元。张某的亲属为,分割这笔死亡补偿费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张某有第一顺序亲属父亲64岁,母亲62岁,妻子38岁.儿子14岁,女儿11岁.张某的父母称自己年老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儿媳年轻有劳动能力。孙子孙女虽来成年,但他们有其母抚养.为此儿子的死亡补偿费应由他们所有,张某的妻子称,公婆与她分家生活多年.现丈夫死亡.子女又未成年,为此丈夫的死亡补偿费应归她和子女所有。  相似文献   

10.
五百封越洋情书,结下一段美满婚缘;四年大洋彼岸望穿秋水,盼来一场噩耗。妻子肝肠寸断。对公公婆婆而言,同样承受着巨大的丧子之痛。一家人料理完丧事后,骨灰盒却成了最大的难题。公婆想让摆在家中,定时祭奠;儿媳不堪忍受“亡灵”阴影,私自将骨灰安放陵园。于是,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分崩离析,公婆将儿媳告上法庭,讨要骨灰的管理权,媳妇说自己本身拥有管理权。争夺骨灰的“第一管理权”,此案在我国尚属首列。  相似文献   

11.
陈音  孙美 《法制与经济》2008,(21):80-80
面对年迈的公婆,覃海香不是尽一份孝心让老人颐养天年,而是千方百计推脱赡养义务,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后被强制送进了拘留所。10月28日,上林法院对拒不养老的农村妇女覃海香解除了拘留5天的强制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丑妇总得见公婆”说的是某种无奈,不过是拿“丑妇”做例子罢了。其实,丑妇最明智的办法是大大方方去见公婆,随之很坦诚地对公婆说:“我自知我很丑。如果您能接纳我,我很感谢。而且,我力求用我的孝敬和勤劳弥补我的不足。”我相信有此诚实,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怕就怕为了掩丑,刻意地甚而十分过分地大肆“整容”、“美容”,将自己“美化”得人不人,鬼不鬼。尤其是当公婆恐惧得后退多步时,丑妇反倒颇为傲慢地说:“少见多怪!这是真正的‘现代美’,懂吗?”三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某些确实经过自己努力做出了成绩的人,别人也基于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六七月之交,魏敏芝再度成为新闻人物。这个曾在12年前出演《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乡村少女教师的女孩,原本已淡出公众视野,此次再度被关注,缘于她留学海外四年首次回国省亲,是带着“洋丈夫”和公婆浩浩荡荡而来。  相似文献   

14.
齐岩 《法律与生活》2009,(19):21-22
离婚之后,前妻再次提起分家析产的主张。此时,昔日的公婆加入诉讼。提出,前儿媳所讼争的名车等财产,是老两口出资购买。此案引发了“名义车主”与“实际车主”之争。在一审官司落下帷幕之际,法律专家对此解读了其中的法律疑问。  相似文献   

15.
婆媳纷争     
何剑筠 《江淮法治》2010,(12):33-33
自古以来,婆媳不和似乎一直是中国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对此也好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预防和解决,通常的手段无非也就是道德教化、亲友劝和、相关组织劝解等。在法律上,没有什么直接的规定。但在中国古代,法律上居然有这样的规定,妻子骂公婆丈夫擅自杀死妻子的,判处杖刑一百!  相似文献   

16.
家住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的杨梅,自家190平方米左右的3层楼房,竟然在大白天被一群陌生人开着挖掘机拆了。在拆除过程中,住在二楼的杨梅公婆被这群陌生人强行拖到室外,房里的财物一件都没有来得及拿出。有关部门事后称开发商拆错了。(3月25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7.
法律顾问     
编辑同志我村村民林兰英(女),于1945年与陈锦汉结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1948年冬,陈被抓壮丁当国民党兵,1949年败逃去台湾,尔后无音讯。林承担了抚养子女和赡养公婆的义务。1958年林兰英听到归国华侨告知陈在台已再婚的消息,非常悲愤。1962年林经当地人民法院判决与陈离婚后,与邻村村民陈云结婚,林、陈云共同承担了抚养子女和赡养公婆的义务,一家生活很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曾让村民们很羡慕的四口之家。男人能干,善于交际,时常在外揽些土建活,赚点钱;女人贤惠,勤劳能干,在家抚养一对漂亮可爱的女儿,孝敬公婆。就是这么温馨、和睦的农村家庭,在受到外来利益冲击后,开始裂变。一家人为房屋动迁款对簿公堂,连打三场官司,夫妻情、母女情、父女情、姐妹情荡然无存,一家人变得四分五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交流经验,我是“丑媳妇不怕见公婆”,把自己是怎样学做律师工作的一点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以求得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鑫刚  潍河 《法庭内外》2008,(5):63-63
2008年3月5日,张某与父亲、母亲和妹妹一家四口同堂受审,张某因为口角一时冲动杀死了妻子.而这一切又让躲在屋内年仅7岁的儿子知道,两年多来,年幼的孩子在父亲的威逼下,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2005年7月27日,张某的父母来到家里,与儿媳发生了争执,儿媳与公婆扭打在一起,张某拿起铁锤砸死妻子后,与父亲.妹妹一起将妻子碎尸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