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征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征用和滥用的行为,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取消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改革现行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行为的动力。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源于对利益的追求,有自利的倾向。地方政府改革自利性的深层原因有监督信息不完备、寻租活动隐蔽。因此有必要规制地方政府改革的自利行为。具体方法有,适度满足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对合理私利的需求,创新制度,约束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对私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短期化行为”等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改善地方政府行为,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征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征用和滥用的行为,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取消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改革现行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5.
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3,(24):36-3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举债行为,使得地方财政运行潜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辨证关系出发,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发挥地方公债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债务的监管体制、发债主体、债券种类、发行时间、债券利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化环境中,中国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具有“与市场共演”的特征。这种特征的表现之一是,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从招商引资转向营商环境治理。研究发现,“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反塑政府”“政府与市场互惠”的共演过程,为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转变提供了不竭动力;而在共演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政府与市场重复博弈的良性互动,推动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向着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持续调整。政府作为市场作用机制发挥的“助市者”,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双强模式”的重要基础,这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鲜明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改革应注重包括政府行为目标、方式、机制、规范和效果的转变。就行为目标的转变而言,既要有利于地方利益,也要服从于全民利益;在“分权”与“集权”行为方式的转变中,应注重维护和发展全民整体利益;而行为机制的转变,则应注重“向心机制”和“离心机制”的统一协调。惟有如此,才会带来政府行为规范的转变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体现在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过程中,是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各种力量综合而成的整合力。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以及统治的合法性。然而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地方政府存在政策执行力不佳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政策实践中要求通过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创新,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调整和不断变化之中.改革开放通过机制变迁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激励问题,为"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生成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支撑,但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为中央调控增加了困难."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模式不再能全面概括中央地方关系的新景象,简单收权也很难有效规避地方行为,地方治理失控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中央政府必须从顶层重新审视和设计中央地方关系,通过优化地方治理结构来调节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在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角色分析的两种观点,即发展观点和寻租观点。认为凭单一的一种观点是无法说明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与乡镇企业的复杂关系的。不管是“发展型政府”或是“企业家型政府”还是“地方国家组合主义”似乎都不足以概括中国地方政府和乡镇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实际上,在中国上述两种观点并存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运行机制即政治主体的权力配置及其运行过程。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是建构政党、国家、社会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和中央、地方、基层单位、公民个人这样纵横四位一体的政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克服地方保护行为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设计出一套法律责任体系,从而抵消地方保护行为。这一法律体系中包含的法律责任有撤销、变更、补偿、赔偿以及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罚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分权的典型特点是以政治集权为实施背景,政治经济双重激励下各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激烈的优惠政策竞争,这些竞争会通过降低流入外资质量或提高外资企业相对竞争力的方式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利用1995--2006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财政分权带来的恶性引资竞争会阻碍这种促进作用;分地区回归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不会阻碍FDI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引资质量较低,FDI会阻碍区内生产率水平提高,并且地方政府竞争会加剧这种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间无序竞争的危害、动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的有序竞争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间的无序竞争具有较大的危害,它威胁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平衡.无序竞争的动因主要包括政企不分,职能不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压力,现行考核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而优化政府架构,开展区域政府合作,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塑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消除这种无序竞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是政府的一种行政私法行为,即行政主体为了达到公法上的目的而从事的私法活动。投融资平台公司功能的充分发挥吁求政府进行弱行政化治理,赋予平台公司更多的市场自主性,促使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以及承担政府职责之间寻得平衡。国发[2010]19号文件创设了清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有益机制。借由公司法以及担保法等民事立法向度,我们可以寻觅到治理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债务主体不明、滥发企业债券、混淆企业债务与政府债务等问题的路径,进而构建防治债务风险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关系,他对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提出了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国家整合、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他主张学习苏联,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社会主义改造后期,针对经济建设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他开始反思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倡导放权给地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毛泽东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既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又坚持了基本的政治原则,并注重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他在探索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创新是促进政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政府创新内涵界定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政府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需求,是经济全球化和治理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政府能力的必然。中国政府创新是一个体系,分为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大力推进政府创新,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理论、形成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体制、拓展并革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上的博弈,并提出地方政府应提高自身的政策执行意识和服务意识,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物质激励,政治晋升方面的激励,循环经济的推广使用;环境治理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投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改进地方政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正确履行地方政府职责 ,需要加大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力度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管理权限 ,依法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 ,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