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2.
正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为官十二载,亦如他笔下的竹一般,清正有节,勤政爱民,颇有政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妨从板桥先生的"竹"中品味为官从政智慧,修身律己、担当尽责、忠诚履职,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画幅     
正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  相似文献   

4.
正菊花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菊花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菊花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菊花"的雅号。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4,(19):61-61
正(绢本设色)陆探微(420-479),汉族,吴县(今苏州)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的画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此图是依着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所作的叙述性故事画。画家依"文"命笔,随着文辞的内容分段叙述。从画中情景,以及与其它本《归去来辞图》比对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和民国,贵州曾涌现过一些优秀的人物画家,如陈钰、黄干夫、李紫光等,但他们大多擅长画神仙、道释、隐逸、仕女(黄干夫曾画过表现底层百姓生活的《挽车人物图》,可惜只是孤例),并且笔墨语汇基本属于传统一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人物画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对之进行革新乃是大势所趋。当时不少画家都曾尝试用国画描绘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最早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清代贵州山水画家,由于受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大多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南宗画家,作品文秀典雅,简淡空灵,而乏刚健雄强之气。唯有王恩诰大胆借鉴李唐、马远等北派画家技法,所作一反时流,勇于创新,为贵州画坛吹进一股新风。王恩诰,字云轴,号云何山人,道光十四年(1834)生于安顺。三岁丧母,10岁从兄读书,年18为诸生,曾入提督赵德昌幕,同治六年(1867)赴京引  相似文献   

8.
书画作品水平高低、价值几何,应该用眼睛来鉴赏、评判,即所谓赏画、读画。但不知何时。用耳朵“听画”成了书画收藏的快捷方法——听画家的官职、名头甚至画家师承及所在地域等,官越大,社会地位越高,越受青睐,这几乎成了一个潜规则。有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9.
孙梦星 《学习月刊》2013,(14):19-20
一、象中之迹:朦胧性工笔画的痕迹趣味依据钟孺乾先生《绘画迹象论》一书的阐释,绘画中的"迹",指的是某"象"的质地,比如笔墨、肌理、笔触、材质感之类。那么在工笔画中,如何用"象之迹"来体现其朦胧性特点?让我们以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作品为例,略加解析。恽寿平的工笔花鸟画在兼工带写的构架基础上,常常直接用色精心加染,渲染、点染并用,创造出一种清丽淡雅、如笼薄纱、似沐雨露的痕迹效果。他崇尚淡然天真清  相似文献   

10.
正铁扬是画家。历史上画家兼作家、诗人,诗人、作家兼画家,都不是新鲜事。找出他们之间的规律是我们要做的。日本的东山魁夷是著名画家,又是作家,他的散文中充满了画意和画理,他对外部世界描写的那种层次感、色彩感,把心绪融入到风景中的描摹能力,让我心生嫉妒。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开南宗山水画派的大画家,他《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细细品来,真是诗中有画。画家再当作家,肯定有他们独特的优势和便捷。  相似文献   

11.
赵月向徐海展示一幅画作,并称该画作为当代某著名画家真迹,后双方以14万元的价格成交。此后,徐海找到该画家本人鉴别后,却得知这幅画并非其所作。徐海将赵月告上法庭,要求撤销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并退还14万元画款。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4,(1):F0004-F0004
正拿起锄头是农民,放在锄头是画家。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农民以创作牡丹画致富,全村有700多位农民画家,其中一级画师20多人,可谓"人人牡丹花、个个艺术家"。近年来,村民们把牡丹画创作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整体推进,截至今年10月底  相似文献   

13.
齐白石是现代杰出的画家。他画的虾,神韵充盈,栩栩如生;他画的白菜,造型美观,鲜嫩欲滴。不要说现在有了他的画如得珍宝,就是在他生前,其画作  相似文献   

14.
张军绒国画     
作品点评作为"草根文艺家",张军绒以自学为主,从临习宋画开始,对历代名家名作潜心研究学习,熟读于心。他喜欢工笔画,更是将大量精力用在工笔画的临摹创作上。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作为女性画家,张军绒以特有的细腻和女性视角关注生活,她热爱脚下的土地,潜心创作了沙枣树系列国画。以家乡的沙枣树作为表现对象,以线造型,工整、细腻、严谨,设色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趣,尤其她画中的花鸟,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1,(23):61-61
国王提供了一份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影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相似文献   

16.
正几年前,我省山水画家一白先生曾谈到,在当学生时,从师于潘天寿的得意门生陈我鸿先生习山水画,请教陈先生,画速写时,满眼是景,无处下笔,不知如何处理,尤其是构图上没有把握。陈先生说,什么构图不构图,你大胆画就是,无非是一个字——"舍"。要敢于"舍",画出来才会有意境。画家一白经过十几年的苦苦磨炼,终于悟出了"舍"字的真意。他说,的确是这样的,如果面对山水,不加分析,不敢取舍,不懂详略,只能是罗列、是照相机了,甚至不如照相机。画家的主体性在哪里呢?就在"舍"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官之至难者,令也。(明代·海瑞《令箴》)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4,(11):55-55
任伯年(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人物、花鸟、山水。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19.
<正>从明清到民国,贵州涌现了上百名山水画家,其佼佼者如杨龙友、马士英、郑珍、王恩诰、黄干夫、姚华、桂百铸、李紫光等,他们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都对推动贵州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受时代条件限制,他们大多重笔墨轻生活,重继承轻创新,即使有的画家创作过一些描绘贵州实景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蒲新区,诗和远方同在,画与美景相伴。"欧洲5年,游历10国,写成《西洋杂志》。如果不是实地观光、旅游,很难想象,被称为清代黔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黎庶昌,来自偏远的小山村。"参观了位于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黎庶昌故居后,游客李其尧发出这样的感慨。黔北文化看沙滩。事实上,黎庶昌只是沙滩村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从乾嘉至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年间,这里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外交家、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