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建设》2021,37(2):38-47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治理难题,考验着当下全球性疫情治理机制。在疫情治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为全球疫情治理开具了一味良方,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它将人类当前疾病的医治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把全世界的人联合了起来,团结协作共同应对重大疫情,使人类更健康地生活着。当前西方倡导的疫情治理理念使全球疫情治理机制无以为继,难以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相反中国秉承的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已经成功遏止了疫情的全国性传播,并及时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医疗卫生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会扭转当前人类疫情治理的被动局面,也会激发人类对未来传染病治理的集体安全意识,并对后疫情时代人类卫生健康及全球事务治理格局的重新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生态整体规律和对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了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割裂还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关系。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的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出了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这“四个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向度,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关系与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个共同体”形成的生态共同体理念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不仅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和理论创新,而且也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生态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全球生态治理也面临公正价值诉求缺失、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治理中存在责任“赤字”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生态善治的实现。面对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突破了地域空间和主权国家的局限,呼吁世界各国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生态治理,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重建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为破解全球生态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全球生态治理也面临公正价值诉求缺失、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治理中存在责任“赤字”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生态善治的实现。面对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突破了地域空间和主权国家的局限,呼吁世界各国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生态治理,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重建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为破解全球生态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性肆虐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探索全球发展方向,进而弥合全球发展赤字。本文梳理了关于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行动导向等全球发展倡议的科学内涵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后续研究路径,以期对全球发展倡议研究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江 《理论学刊》2004,23(10):118-120
生态文化拓展了文化理论空间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构筑真正进入了理性时代。反思已有文化成果 ,审视现实文化行为 ,展望未来文化发展 ,人类将从人、自然、社会动态平衡的角度展开新的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7.
冯志峰 《理论研究》2013,(3):60-64,7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构建了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并治理城市环境风险,它关系到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的效果,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又往往给城市带来环境风险,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悖论和纠结所在。超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悖论,既需要城市生态意识的启蒙与培育,也需要构建从单方支配到多元共治,从单一城市治理到多城市联合治理的城市生态治理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国家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党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党中央部署权威高效、党的组织体系高效运转等,体现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对武汉果断采取"封城"举措,集中全国力量驰援湖北、武汉,以举国体制开展科技攻关等,体现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按下经济社会发展"暂停键"等,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优势;迅速开展人道主义紧急救援、广泛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发挥作用、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体现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优势。这些制度优势释放出强大的治理效能,使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经济重启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出现了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疫情。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仅应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新冠肺炎有关科学性问题,而且也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思考这次全球性疫情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这次全球性疫情表明,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风险社会把握社会风险,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必要的反思。我们要通过这次全球性疫情风险,科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球治理协作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疫情。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仅应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新冠肺炎有关科学性问题,而且也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思考这次全球性疫情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这次全球性疫情表明,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风险社会把握社会风险,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必要的反思。我们要通过这次全球性疫情风险,科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球治理协作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观,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制度建设在其间的核心作用,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健 《求实》2008,(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文明所面临的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来审视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现实基础,必然对中国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在职能上重新定位;政府治理的工具应当以法治取代人治,以德治辅助法治;政府治理的目标还要承担起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责任,特别是要解决好自己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超越等问题,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现了对人类已有先进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化解生态危机,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的实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关的理念根基、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同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政府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制,加强国际合作,并加强比较研究、实证调研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引起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在对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发展伦理学代表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核心发展理念。发展伦理学实现了对前两者的积极扬弃,是前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白江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新时期四川自贸试验区,为四川乃至西部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雾霾治理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是由生态治理实践决定和推动的,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就在于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正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又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认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的十大着力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突发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次大考。面对严峻考验,中央保持战略定力,果断决策,高密度出台扶持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之路,彰显了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