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20,(6):65-65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大势。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民心。全省人社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保障,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贡献力量。一是着眼于稳就业大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结合我省实际,转发或制发22个政策性文件,从"降、返、补、服"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器。今年以来,贵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就业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把劳务就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全面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从贵州省黔西南州与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岗模  相似文献   

3.
开足马力     
袁航 《当代贵州》2020,(12):4-5
骤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贵州坚持难中求稳、稳中求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把"六稳"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逐渐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正就业关乎国计民生,位居"六稳""六保"之首。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稳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扶贫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劳务就业对保障贫困家庭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淋 《当代贵州》2020,(14):6-7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位列"六稳"之首。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贵州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易地扶贫搬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11):6-7
要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稳定就业,着力加强创业就业环境的营造,着力加强对就业重点的扶持。只有抓发展、保增长,才能从源头上扩大就业;只有保企业、稳岗位,才能确保就业稳定。要抓住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两个重点,深入、细致、有效地做好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在全市范围内一手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一手抓转移就业。市外输出与市内吸纳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韦倩 《当代贵州》2020,(14):12-13
复工复产以来,贵州着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让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四川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六稳"的工作要求,按照防疫优先、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准高效的原则,成都市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从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补齐短板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2020年5月,全省已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7.25万名,带动51.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全省林业系统确保新增就业岗位4.4万个,促进省内未就业及返乡贫困劳动力稳就业、稳收入、稳脱贫。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贫困"与"生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既要生态,又要扶贫,贵州面临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田嘉 《共产党人》2013,(6):38-39
正2012年以来,固原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与区内外用工企业对接,巩固和开拓转移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着力提升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市场化水平,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目前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68.74万人,其中男性35.63万人,占51.83%;女性33.11万人,占48.17%。从业劳动力61.3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9.21%。其中男性32万人,占52.19%;女性29.32万人,占47.81%。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三牧"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做好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岳振  朱江 《当代贵州》2013,(21):30-31
就业是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以就业优先为主线,实施力度更大的就业政策,强化质量更优的就业服务,打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水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贵州就业工作的核心。今年全国有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找到"饭碗",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逐年增大",未来五年高校毕业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大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项目为载体,依靠项目集聚发展要素,通过整合资源,着力培育"贵州制造"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8):8
贵州看点[新举措]大力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今年我省将大力实施的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作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程"、"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体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表明增加就业仍然是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一。尽管目前中国已经度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就业最困难的时期,但劳动力就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总结了我国就业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政府部门促就业、提质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贵州劳动力的供需状况从供给来看。1.城镇劳动力的供给。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它包括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每年约为10万人左右,自然供给呈上升趋势。二是派生供给,指一部分失业人员或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主要由尚未有工作岗位的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组成。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年龄结构,将使贵州城镇劳动力供给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增长。预计“十五”期间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为155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供给(相对城镇来说,属隐性供给)…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结合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还需在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充分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就业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为转移提供保障;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新增岗位的1/4,对世界发展特别是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愈来愈严重,已进入高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出农民工已经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愈来愈难,要充分估计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企望用3-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政府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市场.国家只能提供保障人人就业机会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帮助具有劳动能力者提高就业竞争力,对所有人实行"国民待遇".作者认为,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并提出三个重要建议:第一,应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中国的创造就业目标,包括城乡就业目标,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固定与灵活就业、暂时与临时就业;第二,应定期公布调查失业率和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全国与地方各类劳动力市场信息;第三,促进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