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最早由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此后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历次全会中反复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司法行政机关创建为民务实清廉机关,是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的必然要求,是机关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治机关"四风"问题的迫切需要。其中,"为民"要求司法行政机关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专业优势,把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司法公信力提升是"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能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道路。一心为民由诚取信二中院院长王信芳用内、外两个"心"来谈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一课题:"从法院之外来看,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权威不足,就会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信心;从法院之内来看,法官只有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才能以诚心换取人民群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工作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益能否兑现,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起到关键作用。面对执行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法院迅速行动,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4.
邵正洪 《中国审判》2009,(10):68-69
今年以来,莱芜市中院坚持大兴干事创业之风,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大兴创优争先之风,大兴廉洁司法之风,全面推动司法作风大转变,确保司法能力水平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践行司法为民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主战场,坚持问需于民,深抓学习调研凝共识;问计于民,严抓分析检查明方向;问效于民,实抓整改落实促发展,不断拓展司法为民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推动法院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静 《法制与社会》2012,(19):151-152
宣传工作一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今这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做好法院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法院宣传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巩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层法院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和法院公信,向群众展示法院公正廉洁为民司法的良好形象,切实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实现"阳光司法"。  相似文献   

8.
张钧  赵润平 《政府法制》2013,(24):55-55
为了使司法服务更加贴近民生顺应民意,山西寿阳县人民法院近期开展了“密切联系群众,司法为民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爱民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请社会“号脉”、让群众“处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相似文献   

9.
刘黎 《人民司法》2020,(3):52-53
作为法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越来越感到很多民事案件并不是黑与白、是与非的简单冲突,它交织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当事人的心理诉求。我们既要运用法律进行裁判,更要饱含群众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公正彰显,让百姓信服。  相似文献   

10.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11):67-67
<正>本刊讯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发布《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小平  陈杨 《法制与社会》2011,(18):134-134
巡回审判作为一项充分贯彻“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律制度,不仅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体现了司法为民精神,也使法院的司法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体现了效益理念,真正起到了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但本文通过对所在法院2010年巡回审判案件的分析,发现巡回审判在当前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吴琪 《中国审判》2021,(4):56-57
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互联网+立审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理念,保障纾困惠企司法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打好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组合拳”,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不断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人民法院各项司法保障服务大局工作稳中向优。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点大讨论: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4-9月份在全国法院开展了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国各级法院干警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进一步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把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落实到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响亮地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院长王胜俊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找准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真正做到部署工作、处理问题、审理案件,都要置于大局中去思考,都要从有利于大局来把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积极完善便民利民的诉讼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15.
疫情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履行好司法保障职责?用爱之行动,诠释司法为民,就是最好的答案。在这场举国参与、全员戒备的战“疫”中,河南省三级法院坚持保障疫情防控就是第一要务,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充分利用“互联网+法院”模式,努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体会到了更多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法院立足工作实际,坚持从"小"处着手,把"忠诚于党、为民司法、公正办案、廉洁做人"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实践工作的细枝末节中,使司法服务更具特色,真正把"小"文章做大、做实,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邴志凯 《人民检察》2013,(19):37-4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法治化的逐步推进,各种新型的社会问题、社会纠纷不断涌现,司法公信力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门话题。从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形势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相对滞后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人民群众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和期待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要牢牢把握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自觉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主体,是国家依照法律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法院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必须将群众观念贯彻在审判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树立群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这既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月21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人民法院工作,强调要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潜山县法院抓建章立制,促进审判行为不断规范;抓业绩考核,促进法官素质不断增强;创新审判管理模式,促进审判效率不断提高;创新司法为民举措,着力解决群众司法需求。各项审判质效指标位于全市法院系统前列。先后获得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