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桂琴 《共产党人》2013,(13):51-52
每一粒种子,都有一片土壤把它滋养;每一颗果实,都有一层绿叶给它穿上盛装;每一只鸟儿,都有一片天空让它张开翅膀;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陪伴他成长。作为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的梦想承载着对家乡、对亲人、对民族、对职业、对祖国的眷顾和厚爱……梦想与家乡。宁夏是我的家乡。"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这首歌谣,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唱了,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我的家就在宁夏平原北部的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4,(7)
<正>梦想,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同样,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像习总书记所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我看来,梦想是一种坚持、一种拼搏、更是一种经历。在梦想中守护亲情。2002年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开始了长达12年"北上南下"的生活,奔走于10多个城市,换了近50个工作。一年只能回一次家乡,见一次亲人。年龄渐长,压力渐增,奔波忙碌的生活让我忽  相似文献   

3.
见证梦想     
《实践》2014,(7)
<正>对一名记者来说,他的幸福就是追梦的路上有人同行。这些年,我奔波在内蒙古各地,不断圆着自己职业上的"中国梦"。在"中国梦"这个宏大的历史主题面前,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记录者,却见证着一个个伟大梦想的美丽瞬间。在旗县采访时,我见证了地区蓬勃发展的"中国梦"。90年代中期,我在学校读书时,来自鄂托克前旗的同学告诉我:那边很穷。去年,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惊诧:这就是传说中"很穷"的鄂托克前旗吗?且不说上海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12)
<正>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与渴望。2012年我大学毕业,通过选聘考试成为自治区第五批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东河区河东镇工作。今年8月份,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打响了"秋季战役",主要涉及河东镇井坪村、留住窑村等9个行政村的集体土地征拆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感到这正是做好本职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为圆自己一个小小的职业梦想,我主动请缨到北梁去。初上北梁,我们便开始了热火  相似文献   

5.
正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我想这是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颇为精准的写照。11月8日是第16个全国记者节,我这个超编外"记者"由衷地想向所有从事这一职业的记者们,致以问候和敬意。成为一名记者,曾经是我的梦想,尽管我并不是。上学那会儿,我就对同学说,我喜欢新闻,喜欢到各地采访,喜欢站在镜头前手拿话筒的感觉。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我,在电厂上班,从事的日常工作与记者真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我从未改变过对于记者  相似文献   

6.
正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我想这是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颇为精准的写照。11月8日,听闻是第十八个全国记者节,我这个超编外"记者"由衷的想向所有从事这一职业的记者们致以问候和敬意。成为一名记者,曾经是我的梦想,尽管我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詹红丽 《实践》2013,(9):36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条条街道,一道道门槛,曾经铭刻着我难忘的梦想。我所在的社区是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街道最难走的一个社区,俗称"小台湾",进不去出不来。一次薇薇小朋友放学时摔倒在泥泞的土路上,把妈妈刚给买的新衣服弄得满是泥巴,她伤心地哭了,怎么哄也哄不好,那时我就有个梦想:"走访居民家不用换水鞋,孩子们不会再伤心。"随着发展的步伐,我们的社区被规划建设。如今,从满脚泥泞的土路街道到条条整齐的水泥路街道,我的梦想实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3)
<正>三尺讲台,是我从小就魂牵梦绕的地方,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仍记得小时候,一块简易的黑板、一枝折断的树枝、"哒哒"敲打的声音以及有模有样的高昂声调,假设了梦想的实现。为了让梦想更接近,我努力学习,考入了一所师范院校。在大三那年顺利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考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具备了成为教师的资格,让我对这个职业更加渴望。  相似文献   

9.
<正>姚欣来自河南,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五年前怀揣着当兵的梦想,跟随志愿服务的队伍来到了十师一八三团。"当时给我分配下来说要到兵团去,其实我根本都不知道兵团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听到‘兵’字,我心里非常高兴,既然不能去当兵,那就到兵团来"。姚欣2009年毕业于郑州生物科技学院,刚到一八三团便被分配到额河酒业公司工作。"告别了志愿者的  相似文献   

10.
<正>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由原来的热水、坝地、冗云三村合并而成,九成以上村民都是布依族。十年前,我们热水村因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是出了名的穷山沟,被村民们叫做"下三村"、"黑三角"。"好男上门上三村,有女不嫁下三村"成为当时我们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2008年,我升任贵州移动长顺县分公司的营业厅经理,过上了"白领生活"这时,原乡党委书记万红梅  相似文献   

11.
一路倾听     
《实践》2014,(2)
<正>前不久,一位72岁高龄的蒙古族牧民打来电话说:"我也有梦想,看了你们的征文,我很激动,我可以投稿吗?我也要把我的经历我的梦想讲给别人听!""我的中国梦"栏目开设以来,像这位老人的询问和诉说还有很多。作为本栏编辑,我在感动于每个梦想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栏目所具有的意义。自2013年第7期开始,"我的中国梦"栏目已经办了7期,共刊发了  相似文献   

12.
<正>5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怀揣着梦想来到陌生的农村工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最初的豪情万丈到如今的成熟淡定,我经历了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坚决不当"逃兵"刚到村任职时,村民普  相似文献   

13.
屈中泽 《实践》2014,(6):21-21
<正>怀抱一种梦想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会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变得生动而充实;怀抱一种责任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枯燥的劳作变得轻松而崇高。从农村出身的"泥娃",到工厂的产业"蓝领",再到报社的版面"小编",一路走来,我与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也总能在接近梦想的旅程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扎兰屯市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地下情报站意外相逢1932年10月,我在哈尔滨《东三省商报》做编辑,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来到地下情报站哈尔滨乐天照相馆,经理孙乐天神秘地把我领到他的卧室。只见室内的床边,坐着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他身材不高,面庞清瘦,穿着粗布长衫、旧式布鞋,身旁放着一个旅行袋,像一个商人。孙乐天向我介绍说:"这位是佳木斯乐天照相馆的经理李春芳先生。"随后又向对方介绍了我的姓名和职业。这个中年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5)
<正>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次旅程,那么梦想就是这旅程中的满天星辉。旅程因为有了星辉而不再孤单,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更加灿烂。1983年,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小小的我被送到几十里之外的姥姥家,虽然姥姥、姥爷特别疼我,虽然农村的玩伴很多,虽然离家并不遥远,但我并不满足于每周六只在父母身边呆一天。所以那时的梦想很简单,就是盼着能够天天在家,天天都是周六。盼着、盼着,我到了上学的年龄,随之小小的愿望也实现了,父母顺理成章地把我接回城上了小学。学校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贵州梦     
作家、村支书、企业家、慈善家、乡村教师、创业大学生、跆拳道教练……他们的汗水里,澎湃着时代的浪潮。他们的脚印里,回荡着历史的足音。他们的梦想里,绽放着奋斗者的荣耀。他们的梦想,是个人追求,也是对贵州发展的憧憬、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他们的反思与成长,彰显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和昂扬奋发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成就与体悟,让我们触摸到了贵州与中国发展的脉动。贵州梦没有旁观者。在他们孜孜矻矻、百折不回的梦想里,是否也有你的印迹?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历史节点上,汇聚你的、我的、我们的贵州梦,用热情拥抱生活,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1987年,当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由中国走向世界乐坛时,不到17岁的我从粤西来到花城广州,走进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中山医科大学,开始漫漫的医学之路,人生梦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信念:"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连官路上2013年8月20日,我通过公招考试加入到兵团政工员的行列,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连官"。连队基层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事事要亲历亲为,不得空闲。常面对一些职工的"粗鲁"与"蛮横",常面对地方语言沟通的困境,我都克服着解决,努力着学习,在村官之路上摔打着自己,锻炼着自己,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与精神上的韧劲,提升自己的政工能力。我,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9.
三下惠水     
<正>我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到惠水县,感觉迥然相异。第一次到惠水,是传达贯彻《六十条》的那年,省委在这搞试点,把我们一批人派来了。那是尽人皆知的"三年困难时期",虽然未见"路有饿殍",却也到处可见"饥肠辘辘"的村民。我和省委农村工作部的老文一起来到"大坡"大队,在农  相似文献   

20.
正这几日,翻看以前日记时偶然发现,1998年的夏天,我在日记本中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了长大后的理想职业,"记者"是其中之一。没想到后来还真实现了梦想。2011年,我进入杂志社成为一名记者,一晃已8年。这些年来,我亲历了杂志社的发展壮大,自己也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把职业做成事业初入杂志社时,我极不适应这种既全又精的工作模式,说全,是因为它及时报道国内外的热点时政新闻;说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