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三·四·四”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三”就是“三点一体”的教学结构,即把基础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思想教育渗透点融为一体。“四·四”就是“四个优化”和“四个结合”。“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突出综合性;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优化学科联系,突出协调性。“四个结合”,即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教与学有机结合。改变“灌输——吸收——消化巩固——储藏”的陈旧式教学模式为“质疑——探索——转…  相似文献   

3.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4.
指导思想是党的理论系统化的集中代表和理论精华所在,随着党肩负不同任务而不断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立足客观实际在主观世界对待理论问题的唯一态度、开放性思维逻辑模式、活动创新范式,并且还是一个射线状过程;党的指导思想的演进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理论结果,又以“红线”角色贯穿在每个历史阶段,衡量着下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进程;在党的历史上,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次序关系呈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的“之”字型复杂发展关系、新时期新阶段的递进性良性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经验总结.实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民族性深刻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发展过程及实现形式三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实现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研究历史.又要研究现状.最后要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20,33(2):5-12
我国近100年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科学社会主义从抽象理论演变为物态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本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对象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特性来看,它不研究和回答具体问题,也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可以为实际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能必然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虽不能具体化、实在化,但它提供了强有力的世界观指导、价值观引领和方法论支援。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建设道路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计划性”环境保护萌芽、“整体化”建设体系逐渐形成、“共生化”新范式全面建构三个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建设道路,即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为首要前提,以“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发展观为基本要求,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取向为根本目的,以实现“德法共治”的生态治理观为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事。后疫情时代,我国面临的生态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为此我们要借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建设道路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一方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生态建设方法。同时,要做到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建设理论为指导,力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康宇 《长白学刊》2013,(6):11-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中的“对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虽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问存在不可避免的内在差异,但二者在理论层面上具有天然的互通性,社会历史经验也证明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尤其在当代现实层面上,中国社会对二者的有机联结表达出强烈的需求。若能厘清二者联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具体结合点所在,联结途径问题,并能摒弃“马克思主义儒学化”“儒学马克思主义”等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定能彼此促进、科学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之所以用“科学”这个词,就是因为它不仅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做指导,还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和世界发展的潮流。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二是在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三是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傅锁根  赵嘉敏 《前沿》2023,(1):5-12
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并着力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通过深刻剖析“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推导出由“一个结合”向“两个结合”飞跃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找到坚实的学理性支撑,并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纵观百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史,既是一部坚持正确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地反对教条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总结百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可得出三大基本结论与基本启示,即明确理论创新的时代命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条件;坚持正确思想路线与科学思维,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本保障;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破立并举”的过程,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有效加强理论武装,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坚持实践标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各自的涵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形式向中国条件下具体形式的转化。当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解决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主要纠正理论上的片面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应当着力进行理论体系的创新,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体系创新的重要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的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文章从路径变迁的视角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渐进式-激进式-渐进式结合的路径变迁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变迁特征;提出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变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锦菊 《湖湘论坛》2004,17(5):9-1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又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第三个伟大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凸显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超领导艺术和创新艺术。  一、与时俱进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非理论与实际的简单、机械相加。“结合”是具有丰富哲学蕴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念。“结合”具有“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形象概括为“有的放矢”,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以“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结合”具体化为“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实现这种“结合”和  相似文献   

17.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廓清四个基本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问题;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艳君 《前沿》2013,(12):68-6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统一的、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三化”之间是制约互动的关系,即三者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关键,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和归宿.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经验和教训.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际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实际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