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红 《党史文苑》2013,(7):42-44
从小,爷爷的印象就是淡淡的。似乎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听到过他的事情。知道爷爷是谁,还是因为同学问起。那应该是1978年了。一天,班上的女同学拿着一张报纸,写着平反名单,王若飞、博古……她指着"博古"说:"我爸说,这是你爷爷。"我诧异了一下:"是吗?要回去问问我爸。"  相似文献   

2.
援藏爸爸     
爸爸,你明天又要出发了.今夜,我突然很想跟你说几句话,说说我又爱又恨的援藏爸爸. 爸爸,你知道,我和妈妈多么想让你多待两天吗?没去援藏之前,从你到了什么组工作以来,你就很少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吃饭.妈妈总是给你把饭留出来,等你回来吃,可你每天到家都八九点钟了.全家都知道你很忙,但我们真的很想你能按时回来,和全家一起聊聊天,说几句话.从我上初中以来,作业突然增加了很多,每天都要写到晚上一点多.我很想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可你一回来就呼呼睡着了.今年是我中考的一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门槛.我很想你能给我指导和安慰,陪我一起度过.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你却去了西藏,援助拉萨那里的人们.我很委屈.爸爸,在我要你陪伴的时候,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7,(5)
<正>爸爸,你明天又要出发了。今夜,我突然很想跟你说几句话,说说我又爱又恨的援藏爸爸。爸爸,你知道,我和妈妈多么想让你多待两天吗?没去援藏之前,从你到了什么组工作以来,你就很少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吃饭。妈妈总是给你把饭留出来,等你回来吃,可你每天到家都八九点钟了。全家都知道你很忙,但我们真的很想你能按时回来,和全家一起聊聊天,说几句话。从我上初中以来,作业突然增加了很多,每天都要写到晚上一点多。我很想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可你一回  相似文献   

4.
吴晗是我国著名的明史专家,北京市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文化大革命”前,在工作之余,他常和邓小平一起打桥牌,彼此熟悉,友谊深厚。邓小平不称他的名字而叫他教授。1965年,当吴晗听到有人正准备批判他写的《海瑞罢官》时,思想压力很大。彭真向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风雨乾坤     
司马惠玲背着一个旅行袋走出了省委机关大门。突然,一辆小轿车停在她身旁。一大胡子、戴着大眼镜的司机说是她妈妈派他来送她去锦江的。司马惠玲正在想肯定是妈妈不想让爸爸知道,就被司机推上了车。  相似文献   

6.
在部队琳琅满目的荣誉室,有不少是烈士吉兴林任连长时的学习材料。其中,有两本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一本封面上写着“吉兴林阅”,另一本写着“吉兴林”的字样。陆荣华含泪告诉女儿云云,前一本是妈妈写的,后一本是爸爸写的,那是1982年妈妈来部队时的事儿,当时爸爸还谦虚地说妈妈的字写得比他好……云云一本一本地抚摸着有着爸爸名字的杂志,最后对妈妈说:“让我抱抱爸爸吧……” 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你就抱抱吧!” 云云紧紧把爸爸的杂志抱在胸前,就像抱着亲爱的爸爸,久久不愿松手。  相似文献   

7.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8.
吴晗的一生,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早在清华读书期间,就因研究明史而名扬史学界;40年代,坚决反对国民党统治,成为坚定的民主战士;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即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为首都的文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年动乱前夕因写《海瑞罢官》遭到攻击,成为第一个被批斗对象,及至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吴晗的明史研究,早已世有定评,他在这方面研究具有开拓之功。但是,人们可能很少知道,吴晗研究明史的时间,起于1931年冬,到1937年夏止共5年,其中有两年半是学生时期,须学习各种课程;他又是工读生,要给学校做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刀刃轻轻划过羊头骨,爸爸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力地拍起手来:"祝贺彤彤成为高中生!"片刻后他喃喃道:"女儿,再等等,再等等,让爸爸给羊头系上红绸缎。"爸爸兑现了他的诺言。春节时他就动员我和妈妈,如果今年暑假再去新疆阿克苏看他,他一定请我吃烤全羊。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在我成长中的缺席。爸爸在我的成长中"请假"了四  相似文献   

10.
《吴晗传》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这是廖沫沙挽吴晗诗的头两句。一个剧本引起一场批判,一场批判引发一场政治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应是绝无仅有的。然而这却真实地发生在吴晗身上。作为一名明史专家,一名政府的高级官员,一名在中国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选择进步、向往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吴晗以他的忠诚与敬业,最终成为20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的悲剧式人物。当然,吴晗的悲剧,只不过是时代悲剧的一个投影。因而,反思吴晗,就是在反思一个时代。假如有助于中国人从思想意识深处,彻底  相似文献   

11.
贺绿汀是“文革”中上海第一个被点名批判的“反革命”:他的罪名有这样一条:贺绿汀曾用“山谷”的笔名写过文章。姚文元等人认定:山谷,系北宋黄庭坚的号,黄庭坚曾遭贬谪。贬谪,就是罢官,跟《海瑞罢官》遥相呼应。于是,贺绿汀跟彭德怀、吴晗就站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主角     
正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有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何以见得?""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的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  相似文献   

13.
黎里 《前线》1993,(24)
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中,写了《谈道德》和《再谈道德》两篇杂文,提出了对传统的道德不可一笔抹杀,而要批判地继承,他首先明确肯定道德的阶级性,指出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为封建的统治阶级服务的。“问题是封建  相似文献   

14.
正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听了回答觉得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5.
正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听了回答觉得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6.
敲门     
"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  相似文献   

17.
1909年,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因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因而对他要求更严。七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竞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重读《李有才板运》、《老杨同志》等作品时,我就想起了赵树理伯伯。他那慈父般的笑容,明亮的眼睛,高大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又回到北京城里他那座小院,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一)1949年在北京育才学校读书时,我认识了赵树理的女儿──赵广建。一天,我问广建:“你爸爸也是白白的,胖胖的,矮矮个儿,那么好逗乐吧!”广建听了笑着说;“你可真会推想。星期天,我带你去看看我爸爸。”.学校就在先农坛里。赵树理问志当时正在先农坛北边一家工厂体验生活。一个星期天,我跟广建到工厂去了。哟!原来他是个黑黑的、瘦瘦…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爸爸,当你被国民党的顽固分子杀害了的时候,我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就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了."亲爱的爸爸,你死去十二年后,妈妈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泪,一直来到了延安,我们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长大了,一定要做革命工作,为爸爸报仇."这是一篇1944年6月22日写于延安、被收载于<中华之魂--养教篇>的少年日记.  相似文献   

20.
说起“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的玉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她是我国电影界的早期明星,且因江青与她竟演《赛金花》一剧主角失败而怀恨在心,最终导致在“文革”期间惨遭江青毒手。可是要说起谢和质来,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谢和应和王莹不仅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而且都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由于他俩早年即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后来又多次受到周总理的关怀,而我恰好在周思来纪念馆工作,所以有机会前往谢老家中拜望了他。谢和康191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很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并且由于二哥谢铁民是我党的早期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