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思考——以“躲猫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它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石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快捷传媒促进了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使公众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一些个案也折射出新的形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并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体制和社会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以统一法制为目标的法律解释体制下,最高司法机关供给的司法解释资源无法满足地方司法机关的释法需求,构成了司法解释场域的“央地矛盾”.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地方司法机关开始自发转向“地方释法”,试图以发布地方释法文件的方式实现司法治理效果.中央虽对“地方释法”持禁止态度,但制定的相关规制规范却过于宽松,未能起到应有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地方立法评估的权威性与正当性,实现地方立法评估的统一化与制度化运行,地方立法评估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地方立法评估法》应当对地方立法评估的宗旨与原则、主体、对象与内容、标准与程序等地方立法评估制度的制度性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理性设置,以服务于地方立法评估制度法治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4.
杨蓉 《法制与社会》2013,(9):151-152
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统一于地方治理的实践中,因此,认识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般来说,地方立法与地方公共政策相辅相成;其中,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地方立法的要求;同时,地方公共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方立法的不足,而地方立法亦能从成功的地方公共政策中汲取精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自成 《河北法学》2006,24(10):139-143
地方立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存在着权限冲突,表现为地方与中央立法机关之间、地方权力机关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之间,导致了地方立法存在僭越中央专属立法权、地方立法权限范围模糊、地方立法主体之间立法权限不明、地方权力机关立法主导丧失等问题.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应最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行政立法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人大立法,所涉及的内容多与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地方政府在立法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行政立法的权力不断膨胀,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有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的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推动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将对地方检察院与地方人大的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为此,需要从坚持人大领导下的“一府两院”架构、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及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对地方检察院与人大的关系重新进行思考.要改革检察人事任命体制,落实“统一提名、党委审批、人大任免”的制度安排;尽快建立“地方足额上缴,中央统筹预算,系统层层下拨”的财政保障体制,经费由省级检察院统一提请省级人大批准.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后出现的一种政府管理现象,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框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地方民族构成、民族语言文字、民族传统文化和行政生态环境所开展的自治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化,以及引领地方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状态和发展过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过程,必然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文化内容——信息文化.塑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文化,既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文化本身的时代要求,也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进行网络社会文化治理的功能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时代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也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府两院"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专项工作,是《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只是处理日常重要事务工作的机构,不具有对外行使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但又不同于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为此,"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不需经过主任会议通过. 1、组成结构的区别.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分别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组成,并经本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相似文献   

11.
戴激涛 《时代法学》2005,3(6):33-39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地方立法不断追求的目标.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作为一种美德和制度,深刻影响着地方立法的施行和成效.作为一种美德的公众参与,是和谐社会的公民精神;作为一种制度的公众参与,是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公众参与是实现地方立法的和谐之道其奠定了地方立法的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和谐互动;凸显地方立法的本土特色.为此,必须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自主性.随着经济的严重衰退,为了应付外界的竞争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对地方政府进行改革.20世纪80年代,保守党上台以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英国地方行政改革成为了焦点.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科学》2015,33(1)
地方立法客体牵涉到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划分,也牵涉到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区分.我国《立法法》关于地方立法的所能够规定的事项体现在第64条和第73条,以“执行性”和“地方性”两个特点作了粗略概括.然而,在立法实践中,该二者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把握的问题.为了对地方立法进行有效的法律治理,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立法体系的有机构成,就要实现地方立法的法治化.法治化的焦点就目前而论应当集中在地方立法的客体上.地方立法客体应当是中央立法留有空隙而属于次级性的事务、行政性的事务、区域性的事务、具体性的事务、实施性的事务.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地方立法数量的不断增多,地方立法中立法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中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文对地方立法质量表现的问题和提高我国地方立法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禁止地方发行公债,但最近中央财政部的一项政策允许地方发行公债,这一举措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关于地方公债发行的讨论,本文简要分析了地方公债对地方财政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地方公债的潜在作用并不能成为允许地方公债存在的理由,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是发行地方公债的成熟时机。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96%的赞同票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鉴于法律天生具有的滞后性,这部2000年就已经制定,经历了15年的《立法法》必然要经过修改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更是引发了我们极大地关注,这是对立法权的创新和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这一制度的合理运用将会极大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并推动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新举措里赋予了“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本文着重从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权应坚持的原则、地方立法权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对设区的市当前如何行使地方立法权谈了一些个人观点,以便于更好地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紧急性等特点容易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参与给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带来了挑战,也产生了积极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学会科学应对媒体,健全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新闻信息传递网络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媒体管理等,是地方政府做好媒体应对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立法法》并没有明确划分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等原因,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地方人大常委会几乎独揽了地方立法权,地方人大的立法权则形同虚设。基于宪法对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定位、代议民主的原则和地方立法更好地吸纳、表达民意,增强地方立法的民主正当性、权威性,克服地方立法的部门化倾向等的要求,地方人大应积极依法主导地方立法。《立法法》修订时,应明确划分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分工,以利推进地方人大主导地方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科学》2015,33(1)
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机制,使我国地方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利己特征,税收政策和征税行为被地方政府作为策略性工具用于GDP和税收收入的争夺中.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背离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在法治背景下,构建税收协调、税收信息交换等软法治理机制,建立财政民主制度以保障辖区居民“用手投票”权的实现,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保障纳税人“用脚投票”退出机制的运行,通过宪法制度确定财权事权划分,改造现行诉讼制度以实现税收竞争纠纷的公正处理,是治理地方政府税收不当竞争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